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每日快看:王羲之《得示帖》4行32字,唐双钩填墨摹本高清大图,非常适合书法临摹!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9-14 09:44:55

【原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耿耿。吾亦劣劣。

明日出乃行,

不欲触雾故也。

迟散。王羲之首。

【注释】

收到来信,知道您病还未愈,

心里很挂念。我身体也不好,

明天如果有太阳,我才能出门,

因为不想遇上雾气。

还要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

王羲之敬上。

“迟散”之意不明,不知是否与当时贵族服丹药、散体热有关。

“顿首”则是习用的敬语。

▼王羲之《得示帖》摹本

【基本介绍】

王羲之《得示帖》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白麻纸,

纵28.7厘米,横63厘米,4行,32字,行草书。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

《丧乱帖》八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纸。

总称为《丧乱帖》或“丧乱三帖”。

【用笔评论】

《得示帖》书风遒丽,雄秀兼备,流畅纵逸,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张驰有缓疾,运笔之妙,自出胸臆,代表王羲之书风乃至晋人风韵,极致发挥出了字势的结构美。

《得示帖》作为王羲之行草书的代表,忽简为草,忽繁为行,忽行忽留,时放时收,或连成片,或字字独立,兴之所致,变化无穷,感情收敛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结体,更能显出王羲之思绪的起伏跌宕。

《得示帖》墨气蜿蜓蔓延,划破素洁的平面;点线自右至左强弱相参,随势赋形,连绵不断;真似山间流泉,于奇峰怪石间,奔泻而下。

《得示帖》堪称经典,除了它本身高超的技巧和潇洒的风格外,短短的三行字中,寓含着非常丰富的节奏韵律;对于字间搭配的处理,从细节理性,到轻重缓急的感性,游刃有余地在纸面铺开。

▼王羲之《得示帖》摹本

【整体节奏评论】

弘一法师谈书法:

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

《得示帖》的整体节奏:

"得示"是行书,比较沉稳;下面四字写草书,

"知足下"为一组,"尤"字独立;

"未佳"、"耿耿"分为两组连写,比较厚重。

"吾亦劣劣"是草书,四字连写;和左边"得示"二字形成动、静对比。

"明"字行书,厚重;

"日出"为一组,行书,

"乃行"一组,草书连写,但用笔有力,动中寓静。

"不饮"是草书,牵丝连带,

"触"行书,三个字字距很大,与右侧"吾亦劣"的一笔连写有分别。

"雾故也"三字行书,用笔非常厚重;

"雾"字最大,成为全篇的中心,三个字构成全篇最沉厚的一组;

"迟"是草书,线条最细,形成强烈对比。

"散"字行书,

"王羲之顿首"为草书,

最后一行连续六个字动势纵逸,整篇沉郁与激越交替,从第三行下半段开始对比最为强烈,全篇达到高潮,最后激荡中结束;总体上呈现收左放右势态,细节处理微妙多端。

【真迹迷踪】

千余年来国内书家对此一无所知,

因为从来没有任何著录和法帖汇编记载,

有王羲之的此帖真迹流传于世。

据鉴定,丧乱三帖为唐人摹王书中的精品。

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

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纸右端钤有日本桓武天皇(737-806)的"延历敕定"朱文印。原帖为卷子,现改装为轴,为"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牍合装。

此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

【高清局部-供书法爱好者临摹收藏】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

▼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

▼不欲触雾故也。迟...

▼...散。王羲之首。

【原图-欣赏】请将手机横屏观赏效果更佳

▼王羲之《丧乱得示二谢帖》摹本,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高清局部图2-供书法爱好者临摹收藏】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

▼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

▼不欲触雾故也。迟...

▼...散。王羲之首。

标签: 一无所知 非常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