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热点评!亲近茅洲河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 2022-09-28 09:56:02

亲近茅洲河

彭 毅

市民在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里休闲。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我总爱走近茅洲河,它裹着蓝天、白鹭、绿树和高楼的倒影,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高歌。茅洲河,发源于羊台山北麓,素有“深圳母亲河”的美誉。羊台山和石岩湖的博大胸襟孕育了茅洲河的母性,河水无言,蜿蜒向前,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人间烟火装进心里,把河畔的风光和故事揽入怀中。静水深流,供养着大地,滋润着万物,哺育着人丁兴旺的岭南小城。目光抚过河面,我心中泛起感动的浪花,那粼粼波光,正如无言又深沉的母爱。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在茅洲河两岸的先民或许就是过着这种清静、朴素的生活。茅洲河流域水草丰茂,土地肥沃。先民们临水而居,枕水而眠,开垦田地、种植谷物、织网捕鱼、圈养禽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代代相传,繁衍生息。河道纵横交错,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河畔诞生了公明墟、塘下涌、清平墟、沙井老街等古村古镇。它们恰似河畔的芭茅草,一簇连一簇,恣意生长,郁郁葱葱。

然而,伴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污水、臭气、废弃物破坏了茅洲河原有的模样。河面幽暗,白鹭、翠鸟、鱼虾、水草离它而去,人们也对它敬而远之,留下的只有杂乱无章的芭茅草和几棵孤独的大榕树。

治理茅洲河刻不容缓。当地围绕“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逐一排查;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等群体参与巡河管理,与政府河长“手拉手”,形成全民治水护水的新机制。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的“黑臭河”又变回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鱼翔浅底,鸥鹭群飞,游人流连忘返。

拂晓,我沿着茅洲河堤晨跑。晨曦中,河面升起缕缕薄雾,河水哼唱起欢快的调子。一路跑去,紫薇花、异木棉、狗尾草、路边菊,斑斓的色彩从眼前闪过,我仿佛置身于茅洲画卷中,悦目赏心,神清气爽。忽地,一条小鱼跳出水面,像一弯新月奋力跃出云层,坠入水中,激起碎银似的水花。它打破了河面的宁静,熟睡的茅洲河被彻底唤醒,露出灿烂笑容。

鹏城的秋天,热气虽未完全散去,河畔的晚风却已有了些许凉意。两岸芳草缤纷,秋虫奔走传递丰收的喜悦。景观道上的散步人群或独行,或携老,或扶幼,欢声四起,笑语频传,共享一份清秋的惬意。绿道上玩滑板车的儿童、骑自行车的少年,活力四射。

站立河边,眺望茅洲河夜景,星光璀璨,灯火可温。觅一水域开阔处,沿着河滩中的石墩过河。我蹲下身,掬起一捧茅洲河的水,抛起,散落,溅起盈盈清波。惊得不远处的白鹭扇动翅膀,向对岸飞去,在河面荡起浅浅的涟漪,继而潇洒地降落,继续觅食。它们已经在这里安家,繁衍生息与茅洲河脉脉相通。在茅洲河的浪花中有群小鱼,它们在追逐青山绿水的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