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上海文化品牌国际传播还有哪些短板?跨学科研究成果揭示-全球关注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0-09 19:06:19


(资料图)

社区公共艺术、海派漫画、无障碍文化传播盲道、建筑可阅读、老字号食品包装、石库门声音、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翻开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推出的新书《融媒体视域下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其中新颖的交叉研究视角令人印象深刻,“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融汇了社会、市场、大众和专业的力量,在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时代,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创新的不竭动力。”

《融媒体视域下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分为“理论探索”“品牌建设”“实践应用”三个板块,汇集了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专兼职研究人员对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海文化与文学艺术传播、上海文化与传统工艺传承、上海文化与当代教育创新等主题的探索,以及对上海文化具象化的经典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期为“十四五”期间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近日在水丰汇产业园区举行的成果推介会上,《融媒体视域下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主编罗尧成对前期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团队的构建、研究过程管理和研究成果呈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专著参编成员来洁、刘军、胡悦琳结合各自研究,分别以“符号传播学角度探寻上海社区景观设施的形塑意义”“推动5G时代上海‘建筑可阅读’的国际传播”“声生态学视角下的石库门里弄文化传播”为主题,介绍相关研究成果;李薇、李灿、秦晓楠、石莹、任娟等团队成员分别就海派漫画、无障碍电影、上海老字号品牌文化叙事、海派文化网络直播、上海书展传播力等主题分享了研究观点。

比如,《推动5G时代上海“建筑可阅读”的国际传播》通过田野调查、媒体资源数据库统计、问卷等方式得出的研究结果指出,上海“建筑可阅读”项目的持续架设,为其在5G时代下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海派建筑文化在西方主流媒体和国际主要社交媒体的国际传播资源有限,且以图文为主要体现形式,新媒体特征不够明显。从国际传播影响力来看,代表海派建筑文化的“建筑可阅读”新媒体资源在传播范围和传播活性方面仍显不足,尤其是在隐性文化的资源内容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力度。

又如,在《符号传播学视域下的上海社区公共艺术研究》中,研究者认为,人与社区公共艺术的互动反应是判断社区公共艺术价值和意义的核心标准,只有能切实改善并提升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景观环境,只有被社区居民喜爱并能长久使用的景观设施,才具有当代景观美学的属性和价值,社会应该成为容纳市民的依恋情感和精神游戏的栖居之所。

再如,《“网络直播”视域下海派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提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当代社会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对海派文化而言,求真务实、合作契约作为核心内容,在当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价值,需要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解决相应问题,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形式,丰富海派文化载体,在多平台联合直播活动中促进海派文化传播。

《融媒体视域下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尝试,也体现了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作为出版传媒领域智库,集合从事传媒、文化传播、广告创意、品牌建构等多个领域研究人员,多学科融合交叉,形成相关文化建设对策的积极作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表示,以此为起点,学校将在服务上海文化建设方向上的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更鲜明的特色,推动“上海文化”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和相关研究持续走向深入。

标签: 国际传播 出版传媒 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