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 山东昌邑: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守正与创新-环球微资讯
在山东潍坊昌邑市,有一位花甲老人,自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默默奉献在文化工作一线。凭借对电影放映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2008年承担起了全市公益电影放映的重任。十几年来,在文旅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他努力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丰富服务内容,趟出了一条由单一公益电影放映到群众欢迎、社会认可、促进文明的新路子,把“公益电影+”多项文化惠民服务送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他就是冯立春,山东潍坊昌邑市华艺电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恒守初心永显情怀的放映人✦
他是电影专业毕业的科班生,也是昌邑电影公司的一名职工。数十年来,对电影放映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随着电影业的转型发展,传统的电影放映遭遇市场低谷,在电影公司担任过副经理的他也一度辞职下海,但对电影事业的那份独有的坚守还是让他在电影业面临困境时选择回到公司,带领企业走上改制复兴之路。从改建小影院起步,随着后来电影业进入“城市影院”时代,2012年,他自筹资金400万元成立了昌邑第一家数字影院,昌邑从此告别了没有3D数字影院的时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有了影院,农村电影也要提档升级。夜晚的村头场院,淳朴的乡亲围绕在大荧幕前,静静等待电影播放,一幕幕熟悉的乡村放电影画面让冯立春对电影下乡无法释怀。2008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放映队,承担起昌邑市公益电影下乡的光荣使命。
“自那时候起,我们就担负着一村一年12场电影的放映任务,年放映6600多场。”冯立春说。到现在,已成立25人的电影放映队,每人负责一个片区,铺设起覆盖全部昌邑乡村的放映网络,曾经熟悉的乡村露天电影又回到了村民的生活中。
乡村文化风景线的勾画人✦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配送的4000多册图书免费供群众借阅、投资5万元自购的唱歌机免费给群众使用、还有不同风格的电影大片和流动的舞台戏曲,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年下来近8000场电影、460场戏曲……近年来,在昌邑乡村,活跃着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放映员每天带着放映机,给老少爷们播放喜闻乐见的电影故事片、公益宣传片,同时还有数百本各类书籍,村民可免费借阅;文化下乡的戏班子因地制宜,或村头或文化广场,就地搭起戏台子,吕剧、茂腔、黄梅戏等,轮番送到百姓家门口。
每天下午,放映员们都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放映村庄。停下车,搬出放映机、银幕、小凳子,熟练地支起放映机,挂好银幕,把小凳子一个一个摆放整齐。然后拿起手中的小喇叭,在村里的几条主要道路重复喊着:今天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到村里放电影,欢迎大家前来观影。然后支起书架,提前来这里等待看电影的村民可以看看书,也可以把书借回家,等放映员下次来村里时再把书还上。
放映员赵西伟介绍说,现在村里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对这种文化下乡非常期盼,每到一个村里,好多老年人早早就出来,守候在放映现场等待观看。
除了电影大片和免费的图书借阅,还有送戏下乡。用舞台车就地搭起的舞台上,演员们神情专注地演出,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冯立春说,自2021年开始,自己又承担了送戏下乡的任务,每年460场。昌邑当地剧种多以吕剧、茂腔戏为主,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欣赏到更多的戏曲曲目,自去年起与湖北七仙女黄梅戏剧团签订合作协议,把黄梅戏作为送戏下乡重头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今年光黄梅戏就计划演出230场。
文化惠民套餐的供应人✦
百姓除了对电影的热爱之外,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也非常强烈。为满足群众这一需求,为放映队配备了流动书架。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图书馆、农家书屋借助放映平台开展图书漂流,发动爱心民营书店捐赠等方式为放映队调配图书4000余册,涵盖儿童绘本、农业科技、农业种植等多个方面,供村民免费借阅。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今年4月份起,我们还配备了唱歌机,老百姓在等待观影期间除了看书,还可以免费唱歌。”冯立春说,希望通过更多接地气的惠民活动,让更多百姓加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在送戏下乡方面,为了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当地投入资金80万元购进了3台流动舞台车,车开到哪里,舞台就搭到哪里。“我的目标就是能够让演员拎包演出。”冯立春表示,希望通过解决舞台和交通等问题,打消演员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演出,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演出服务。
“作为一名一线文化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坚守阵地,全力推进一书一歌一影一戏等文化惠民服务走深走实,不断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昌邑乡村振兴凝聚奋进力量。”冯立春说。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