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国家文化公园40讲》 | 第36讲:长江文化之“祭”文化-热点在线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2-10-19 15:36:10

《国家文化公园40讲》第36讲

众人皆知,长江沿线有著名的三大寺庙: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与武汉龙王庙,这三大庙都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信仰。


(资料图)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之一,同时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城隍庙,道教庙宇,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武汉龙王庙,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汉口岸,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长江三大庙”之一。据《汉口竹枝词》记载,龙王庙码头始建于1739年。明洪武年间,汉水改道由沌口改为龙王庙出口,龙王庙地段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素以险要著称,故有人在此筑龙王庙以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

1930年,国民政府修路,龙王庙及其牌坊全部被拆。1931年发大水,汉口城整整被淹了两个月,死亡33600人。在新建的龙王庙公园内,一块镌刻着汉口源点来历的石碑注明,“龙王庙是汉水入江之口,乃武汉之地标,汉口之源点”。

龙蟠矶,又名龙蟠石,是于鄂州市东门外大江中的礁石,距离岸边约200米,因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故名“龙蟠矶”。在龙蟠矶建有阁楼,名为“观音阁”。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鄂州观音阁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朱槛回廊,重檐飞楹,显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又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在万里长江之中仅此一处,故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巫山神女峰,被称为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神秘东方最多梦的一块石头。传说西王母之女瑶姬下凡助大禹治水,之后化身为石,为庄稼保丰收,为行船保平安。在百姓的眼中,神女是胸怀博大的护佑之神。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巫山神女是充满神秘的美的精灵,是豪情奔放的爱的化身。飘逸在巫山云雨中的巫山神女,让人们有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战国末期的辞赋家宋玉的《高唐赋》,更是令少男少女心驰神往。序云: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一块石头、一幅美景,已在长江边展览了上千年。

屈原的吟咏、宋玉的遐想、李白的寻觅、刘禹锡的留恋、元稹的比照、苏轼的怅惘、陆游的感慨,及至当代伟人的浪漫勾画、当代诗人舒婷的深情呼唤……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王昭君被誉为三峡里的一流佳人,湘西河畔的宝坪村就是她的故乡。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据统计,古往今来,描写王昭君的诗歌有700多首。我觉得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是其经典中的经典!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嫘祖庙又名西陵山庙,为纪念黄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年重建于西陵山。嫘祖又叫雷祖、累祖,民间蚕农称之为“蚕母娘娘”。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相传黄帝在与蚩尤的争斗中南下西陵后与当地的村女嫘祖结为夫妇。嫘祖秀丽聪慧,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纺织,与黄帝一起组织部落里的男女老少,男耕女织,共同创造了华夏古代文明,为开创中华基业,尽心尽力,被后世尊为“先蚕”。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嫘祖生日之时,嫘祖庙都会举行“先蚕节”,盛况空前。

西陵峡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云:“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谴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大好河山的罪行。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堆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纪行赋。赋云:“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光胜地。从重庆顺长江而下,丰都鬼城隐匿在岸边山峦中,更添一份神秘与阴森。从远处看,整个景区的建筑构成了一个阎王爷的头像造型,加上周围环境的阴森,不由得让人心里发毛。里面到处都是神话传说中的鬼怪人物,比如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鬼门关,两旁的鬼怪雕刻很形象逼真。

丰都奈何桥景区,位于名山半山腰,据说是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连接阴曹和阳界,审视善良与罪恶,宣制生存与死亡的“试金桥”。左边是健康桥,象征着年年健康,右边是财富桥,象征着年年有财。传说人去世便要喝下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就将前世忘却,投向新生。过奈何桥,可夫妻牵手通过,走双数步;或是单身前来的人,走单数步,方可幸福平安。桥上抹过香油,走过不可滑倒,否则便有坎坷之嫌。

初到丽江古城,“天雨流芳”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据当地人介绍,“天雨流芳”,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也有皇恩浩荡之意。相传明朝初年,一位名叫木高的土司在自己府第里的一个牌坊上所书。“天雨流芳”在佛经教义里也形容释迦说法的时候,天空有阵阵香花飘落。纳西语音意则为“读书去吧”。汉纳两语,一音双意,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张小平在《天雨流芳》一文中这样描述丽江古城:“长江从雪山走来,在石鼓镇折过第一湾便泱泱东去,将华夏大地流泻出条幅的美,江湾腹地即是神话乐土——丽江。这里,金沙江边红崖上不时隐现出五彩斑斓的花马,古称‘花马国’。世纪之交的一个秋雨流香天,我像千年前的‘子在川上’,深深遥望了一回长江第一湾,而后转头向那‘花马国’进发去……”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汉姓“木”,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木氏贵族专用,于是木氏仿效朱元璋,在“木”上添一撇,表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再加一“口”,表示背着木家的篮筐,“木”字便成了“和”字,赐给木氏以外的官员和百姓们以“和”为姓。丽江古城没有城墙,也是因为文字。木氏土司认为,给“木”加上框,就成为“困”字,所以丽江是没有城墙的。

在第一湾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个古老的纳西族小镇。由于虎是纳西人崇拜的图腾,这个小镇就叫虎族之花。明代嘉庆年间,土司木高为了纪念自己两次征战所取得的胜利,用白色大理石打造了一面直径1.5米、厚0.5米的石鼓,并将其竖立在一座亭子里。从此以后,这个小镇也就改名为石鼓镇。传说这面石鼓非常神奇,它能像镜子一样观照人间的吉凶福祸。每当天下要出现大动荡和降临大灾难时,鼓面上便会裂开一条细缝。而当天下太平和国家昌盛时,鼓面上的裂缝又会悄悄弥合。把一面纯自然的石鼓变为能预测社会兴衰治乱的神物,这不仅反映了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的丰富想象,而且给万里长江第一湾披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2020年11月18日,三星堆遗址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贵、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据说这与古蜀人崇拜祖先有关。《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据学者研究,所谓“纵目”,即是指这种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导致甲亢病流行,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

据此推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

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长江北岸边的湖北黄梅,是中国禅文化的发源地,全国六座禅宗祖庭,该县占两座。驰名中外的千年古刹四祖寺、五祖寺分别坐落于境内西山和东山;禅宗六位祖师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都曾在该县修行并传承衣钵。有关禅宗祖师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形成了“黄梅禅宗祖师传说”。

南北朝,佛教禅宗传到了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在黄梅开坛讲学,手下弟子500余人,其中翘楚者当数大弟子神秀。弘忍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说:“你们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神秀的畿子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庙里的和尚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后也做了一个畿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畿子更契合禅宗顿悟理念。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是谁写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慧能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为了防人迫害,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可见,长江之“祭”文化,既是一种人文荟萃、深奥玄密的文化,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文化!

(作者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主讲:卢娟

标签: 丽江古城 天雨流芳 巫山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