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 学界研讨《方以智“惶恐滩”殉节诗证考》-世界新动态
(相关资料图)
近日,纪念方以智逝世351周年暨《方以智“惶恐滩”殉节诗证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石英、崔根峰、朱昌荣、王谨、方以智后裔方平等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策划主持。
今年10月26日是我国明末清初高僧、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与书画家方以智(1611—1671)诞辰411周年。学者萧鸿鸣撰著的《方以智“惶恐滩”殉节诗证考》于今年4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萧鸿鸣继2020年4月出版《方以智黎川四年》后的又一部力作和姊妹篇,面世以来引起各界尤其史学界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方以智“惶恐滩”殉节诗证考》是一部值得方以智研究界和明清史学术界高度关注与期待、填补重要历史空白的学术专著。该书考证谨严、证据确凿充分,论证详实清晰,打破了研究界半个多世纪的僵持与沉寂,在新发现的文献与史料基础上,对方以智“惶恐滩”赴水殉节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对记载这场“死难”的文献、史料,诗文集、地方志等进行考证和阐述,从而让这一困惑了350年的历史“悬案”得以澄清。
石英评价该书堪称一部巨著,“巨”是指其史学价值。
朱昌荣认为,萧鸿鸣谙熟学界已有成果,又不拘泥陈说,得出的结论无疑具有说服力,是近年来方以智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我们从明清易代和中国思想史两条不同脉络中去理解方以智其人。该书有四大显著特点:一是资料占有详实、挖掘充分;二是实现了以诗证史、以诗补史,以实证虚、以虚证实的有机统一,完成了从“诗文”到“诗证”再到“实证”的严谨论证;三是集了解之同情,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于一体;四是重视实地考察。希望学界能够就此推出更多优秀成果。
王谨认为,对方以智在“惶恐滩”发生的这场死因的求证,事关世人对方以智“忠孝节义”的认定。著名学者萧鸿鸣挺身而出,以求真的史学态度,延续对这段历史公案的考证。萧鸿鸣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考证,从三方面体现了“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一是善于梳理前人的考证成果,明确哪些可资借鉴,哪些需要去伪释疑;二是以求新的视角,细致深挖遗留的诗文,发现新的证据,进行论证和分析;三是敢于挑战前人观点,以事实和哲理推断,得出新的论断。
张泓认为,这部著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意义在于,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所展现和留传下来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凛然风骨和奋斗精神,永远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作家报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书签驿站联合主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国粹》杂志社等协办,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