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止于虚拟!“Z世代”把艺术融入生活,实体艺术空间再次成为新潮流!-焦点速讯
如今的上海不仅咖啡香遍布全城,大大小小的艺术空间更是装点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数字艺术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但很多年轻人依然涌向了实体艺术空间。
(相关资料图)
拍照打卡、上传社交媒体,“Z世代”的艺术观是融入生活,可触摸、可穿戴、可代表的一种生活态度。一批批年轻的“80后”、“90后”艺术家们,也纷纷从网络世界走向现实的艺术空间,这样的双向奔赴让艺术点燃了新的灵感。
漫步在位于普陀区的莫干山路50号的艺术园区里,一批批年轻的网红们摆出各种拍照姿势,一批批年轻的艺术家们更是集聚于此迸发创作新灵感……
有人说年轻人真的开始“搞”线上虚拟藏品;也有人说艺术空间会被线上虚拟展览的形式替代……当很多人纷纷开始预测未来新动向时,“Z世代”拿出了融入生活的艺术态度。
当年轻人遇到年轻人,他们似乎创造了一个线上线下共融的艺术氛围。实体艺术空间仿佛再次成了一种新潮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传统的艺术园区也迸发着新的活力。
网红陶瓷艺术家,选择上海开首店
纷纷嫩嫩的陶瓷杯、各种娃娃式样的瓷器皿……“95后”的刘欣宇用极具标识度的“可爱”式的陶瓷风格,在网上不仅吸引了大批粉丝,还开创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从线上起家的年轻艺术家刘欣宇,在今年年初决定要开出首家实体艺术空间。“其实,我的瓷器艺术品并非高高在上,而是非常生活化、非常有趣的。”刘欣宇说,“因此,很多粉丝都希望能够把新品展陈在一个艺术空间,能够零距离的互动感。”
于是,刘欣宇对自己的粉丝进行了画像,其绝大部分粉丝都在上海、九成以上为“95后”、“00后”的女性。“我先去上海看了安福路,感觉太网红,不太适合我的品牌。”当刘欣宇来到M50时就决定,首店就开在这里了,“这里更像是个艺术空间,还能跨界做一些艺术展出。”
7月初,让刘欣宇既高兴又吃惊的是,她的同名品牌实体店开业第一天,粉丝就买空了所有商品。“因为我的瓷器产品都是全手工制作的,所以生产过程特别长。”于是,刘欣宇不得不让朋友的一些作品,先摆到艺术空间里来,“这也更坚定了我做好体验感消费的信心。”
很多人都说瓷器是一种传统的高级审美,与年轻人有着天然的代沟。但“95后”的刘欣宇却是一个对瓷器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系统学习了瓷器后,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年轻女性的审美,“我希望让懂我们的粉丝,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
在刘欣宇看来,艺术永远是需要看得见、摸得着,更需要面对面的互动。也正是如此,虽然通过网络线上的销售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一个新品一推出就能瞬间秒空,预售产品则需要等一个月左右。但艺术的体验式消费,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可以告诉更多的消费者,艺术品是可以轻松融入生活的。
把兴趣做成事业,中华美食潮玩受追捧
想象一下当章鱼小丸子、东坡肉、红烧狮子头……这些中华美食变成潮玩玩具时,你会不会流下馋馋的口水?这些栩栩如生的潮玩,正是出自于“85后”潮玩设计师叶蕾之手。
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的她,有着近十年的雕塑设计经验。从去年开始,她便转型成了潮玩设计师,有了自己手工制作的系列产品——“新建文件夹”,更是在莫干山路50号成立了工作室。
每天早上9点,叶蕾都会准时来到自己的工作室,开启一天的工作。最初做潮玩也是觉得有趣,目的就是让传统美味的佳肴变成有生命力的形象,因此最初在做东坡肉的时候,叶蕾便把呆萌的小猪形象融入其中,更是把酱油、葱花这样画龙点睛的食材也做得栩栩如生,一下子就很传神。
在创作“乘风破浪的章鱼子”系列时间,叶蕾按照章鱼小丸子进行等比例制作,这样一来,食物就有了真实感,除了小章鱼的个性化表情之外,还有酱料的质感。这样一件小小的潮玩,其背后付出的制作工艺,往往需要十多次的试错,手工制作也需要花费至少三天的时间。
潮玩的品质一直以来都是叶蕾所坚持追求的,但潮玩主要吸引的是年轻人,有趣更是灵魂的关键,“目前也有不少粉丝,但如果要靠潮玩生存下来还是很困难,“线上销售往往缺乏视觉冲击力,也很难有体验感。因此,开设工作室以及未来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才能进一步打开销售的渠道。”
在叶蕾从事个性化潮玩创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个性化定制潮玩的需求。“有趣、个性化,就是未来年轻人对潮玩的需求。”在叶蕾的创作过程中,坚持用易于上色的树脂材料,也会使用软材料来增加真实感,“因为我做的潮玩,是有别于一般的手办,通过手工定制来传达潮玩的精髓。”
不过想比较手办这样的大市场,玩潮玩的玩家还是一个小众市场,特别是能追随设计师的玩家。不过,叶蕾始终认为,对于玩家而言,购物体验的氛围感永远都是面对面的营造起来的。”
经营最小的艺术空间,做最自己的艺术主理人
在莫干山路50号里有一个最小的艺术空间,“80后”的主理人邱礼萍把这里命名为“厘米空间”,“无论是艺术、还是事业,我都希望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事实上,邱礼萍一直以来都是从事艺术上下游的工作。从去年开始,她便有了自己想运营艺术空间的想法。选择来M50也是看中了这里的艺术氛围,“来这里的人,至少都是对艺术非常感兴趣的。”
也许有很多人很疑惑,究竟何为艺术空间主理人呢?其实,邱礼萍就是联络与艺术相关的资源,对艺术空间进行策划,收入主要是靠作品销售。“对于一件实体的艺术品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与大众面对面。无论网络世界展现得有多全方位,都无法代替艺术空间。”
因为多年来从事文化产业相关的工作,在邱礼萍看来,现在上海的艺术消费者欣赏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有自己个性化的品味。“在我的艺术空间里,去年展出过水墨艺术家的画。”邱礼萍原本这以为会相对比较小众,更偏向学术性的展览,但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反响很好。当然,更受年轻人欢迎的还是潮流艺术家的展览,今年春节期间的十二生肖展览,也在社交媒体火了一把。
未来,邱礼萍想引入的展览将更加多元,因为受众本身接受程度也很高。“很多人都说艺术品未来一定会数字化,但我始终觉得实体艺术才是艺术真正的本源。”邱礼萍说,无论是小众艺术、还是刚刚起步的艺术家,都需要合适能向大众对外展示的空间,在同一空间中的共鸣才是真正的催化剂。
记者观察:艺术融入生活的“Z世代”往现实而来!
说起艺术,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高大上。如今,漫步在莫干山路50号中,年轻的“Z世代”网红们成群结队而来,他们冲着某个有趣的艺术展、或者某些能表达各自态度的艺术品而来,打卡、拍照、购买、上传社交媒体。
而创造这些艺术品和展览的艺术家、以及主理人们也是年轻的“80后”、“90后”们,横空出世的新兴艺术家们,用可触及、可穿戴、可融入生活的艺术理念,用商品化的价格销售艺术品,“Z世代”的年轻人为了有趣而买单,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来拍照。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年轻的艺术家们有粉丝经济,而“Z世代”的粉丝们也有他们的粉丝经济……这些艺术的艺术表达,必须在一个实体的艺术空间内,从喜欢、到拍摄、再到发布社交平台,这成了“Z世代”艺术观的虚拟与现实的表达。
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艺术创意园区的实体粉丝经济学却在蓬勃发展。可能对于“Z世代”而言,他们所追随的艺术家也同样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能在网上互动、也能在现实中沟通的人。
就像年轻的艺术家们所说,无论这个时代怎样变化,艺术永远都是需要一个实体承载的空间,因为真实的人来人往才能有碰撞的艺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