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生 艺术永恒: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世界百事通
如果这些绘画能一再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话,那就是一位艺术家的高超之处,它唤出了我们时代风格中的永恒人性……人在生活,在爱,在表演其角色,在演示其梦想,在绝望,也在期望。人在奋斗和坚持。
——彼得·路德维希:《毕加索:最后的版画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带鸟的步兵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
西班牙
布面油彩
人物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
西班牙
水墨画
接纳与逆反
20世纪60年代起,纽约时代广场闪动着绚烂多彩的电子广告屏幕,美国股市的实时股价不断滚动,这一切都在宣告消费文化势不可挡。一些艺术家通过波普、照相写实、涂鸦等艺术形式表达出对消费主义或接纳、或反思的态度。
立体派的有柠檬的静物
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1997)
美国
布面油彩
随着消费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中产阶级,偏爱流行的、魅惑的、低成本的、可消费的、可大量复制的波普艺术,并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存在感。
横渡大西洋
大卫·霍克尼(1937-)
英国
布面油彩
嫌疑人
罗伯特·阿韦尔(1948-)
美国
布面油彩
介入与重构
同一时期的欧洲,东西方思想和观念交汇碰撞,带来新表现主义、自由具象、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艺术家们抱持“构建乌托邦社会”的心态,以对理想社会的激情和渴望为艺术冲动,参与社会的建构。
吞火者
罗伯特·孔巴(1957-)
法国
纸面油彩
AB-图像
AR.彭克(拉尔夫·温克勒,1939-2017)
德国
布面油彩
转换与发展
后现代思潮启发新一代艺术家开始思考“艺术该走向何方”“什么是好的艺术”等问题。这些艺术家作品的风格流派常常很难界定,有些倾向于新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风格,但是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在表达对传统的困惑,以创新来求变。
静物画:渔夫之死
马库斯·吕佩茨(1941-)
德国
布面油彩及综合材料
吹笛郎
乔纳森·博罗夫斯基(1942-)
美国
布面丙烯
语境与隐喻
20世纪70年代,消费文化已席卷大半个欧洲,但在莱比锡、德累斯顿、莫斯科等城市,艺术家秉持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坚守本土绘画技巧,特别是莱比锡画派。艺术家通过表现宗教故事、历史事件等传统题材,隐晦地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后,他们在世界画坛大放异彩。
晚间节目结束
佰恩哈德·海西希(1925-2011)
德国
布面油彩
同舟共济
阿尔诺·林克(1940-2017)
德国
布面油彩
现实与情感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欧艺术家也受后现代艺术影响,乐于表现个体感受,逐渐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风格。这些现实题材作品,反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呈现了真实且多面的社会生活。
茨瓦托斯拉夫·里希特在演奏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日林斯基(1927-2015)
俄罗斯
板面坦培拉
面孔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罗马金(1940-2012)
俄罗斯
画布油画
经典与重塑
在经典中寻找灵感是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创作方法。在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在当代也概莫能外。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借鉴经典的同时,也融入了个人和时代色彩。在时空与情感的交织中,这些作品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征。
罗马,静物
威廉・贝利(1930-2020)
美国
布面油彩
1988年7月21日,致路德维希教授夫妇的问候
让・丁格利(1925-1991)
瑞士
纸上铅笔和水彩
我们这次能看到这么多经典的艺术品,要感谢彼得•路德维希教授和夫人艾琳·路德维希教授一生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从其收藏中精选出包括巴勃洛·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格哈德·里希特、大卫·霍克尼等欧美现代艺术大师的89件(套)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如今,这批西方艺术珍宝在中国美术馆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也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展览海报
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展出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61件(套),分“消费文化”“建构社会”“拓展语言”“构成边界”“记叙生活”和“继承传统”六个部分,立体呈现了20世纪60至90年代的欧美艺术面貌。
作者|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