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吕胜中去世,他曾说:教学比弄作品、做个展更有意义
10月26日下午,著名艺术家、中国实验艺术领军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逝世,享年70岁。
(资料图片)
↑吕胜中
吕胜中生于1952年,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2004年起,吕胜中受学校委托创办并执教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工作室)系,之后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新专业学科的搭建、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学引领之中。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当代的创作方法、材料与图像研究和呈现,融汇为中国新实验艺术教育谱系。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任首任院长。
↑吕永中与陕北巧婆婆马生兰一起剪花花
吕胜中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一直致力于立足传统、开拓当代语境。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参加过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外围展“相互认识”、1994年福冈第四届亚洲美术展、1995年第一届光州双年展、2003年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等。
↑15年之前的2007年,吕胜中曾参加了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其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5年,吕胜中就开始深入到陕北的农村采集民间的图式和纹样,考察当地民间美术的脉络和触摸民间美术的生命肌理。乡野考察要收集实物、剪纸,对民俗事件还需要拍一些照片,当时有一个相机很奢侈。他就借了一台相机,黑白胶卷,买彩色胶卷太奢侈,不舍得用。
吕胜中回忆:“当时读研究生工资是40多元。反转片40多元一卷,是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买胶卷都是计算着的,一般用黑白的胶卷,拍重要的地方才用彩卷。”
↑吕胜中像农民亲近土地一样,用剪纸“小红人”做出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1984年,吕胜中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能整天光玩新潮,学业不能放弃,要完成学业,就要大量采风、调查。读书期间他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农村生活,但前卫艺术的发展对他而言也极具诱惑力。
↑吕胜中邮票设计:T125《农村风情》1988年
1988年开始,吕胜中在创作中突破了剪纸本身的二维绘画性,开始走向纵深空间,积极参与对社会文化的深层讨论当中,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涉及到装置、行为、影像等诸多方式。在吕胜中看来,这些形式,本就存在于民间。
1989年2月5日~2月19日,吕胜中作品《彳亍》参展了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吕胜中《彳亍》尺寸可变 装置1988年
吕胜中在学院的环境中,以学院的工作方法和状态介入到85新潮美术的大潮中去。这些年来,他的展览一个接一个,从《生命——瞬间与永恒》到《招魂》再到《人墙》,小红人一直是他的表达符号,这一“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符号也是媒体一贯解读他的角度。
↑吕胜中《生命-瞬间与永恒》纸本绘画
2000年之后,吕胜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而挤在创作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吕胜中说:
“世上不缺好的艺术家和作品,实验艺术的教学比弄几件作品、做几个个展更富意义。
实验艺术的每一个同学都知道,面对即将拥有的这个世界而不可回避,我们必须首先要回答自己——我是谁,并要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我们在世界,我们在中国,我们在北京,我们在美院,我们要担当中国实验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专业,与传统的国、油、版、雕相比,实验艺术系注重材料与语言的探索,试图在现代艺术领域开拓新的天地。”
编辑 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