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应用前景广阔-环球热讯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行业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扎实推进有关工作。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对“2021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简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入选的115个项目(包含“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项目”“‘双师型’师资培养扶持项目”“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以线上答辩方式开展了结项验收,所有答辩会面向有关院校开放直播。通过验收,发现了一批实践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秀项目。
(相关资料图)
01
提升双创能力 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项目面向文化艺术高职院校、旅游高职院校以及共建院校的学生,重在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行业产业实践是该子项目的重要支持方面,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这方面产出硕果累累,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山海情助力乡村经济,闽宁镇推动乡村发展——以闽宁镇为例智慧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培训主播100多名,直播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万元,并带动了20多名学生就业。该项目通过抖音、京东等平台宣传闽宁特产,进行直播带货、销售,有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植物染DIY服装”项目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建“植物染DIY服装”工作室,开展了多次亲子活动与体验课程,参与文创市集,项目返璞归真地打造天然、绿色、健康的植物染服饰。
专业研究生重点扶持项目中也有关注乡村振兴的优秀项目,如云南财经大学申报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外来资本与乡村社区的合作引导机制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视角”项目基于行为演化的内在逻辑来破解当前资本与社区的矛盾冲突,对通过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借鉴意义,具有普遍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02
发挥校园力量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支持方面。在2021年度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优秀项目中不乏这方面的优秀成果。在传统手工艺方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云鹤刺绣——传古法 绣时尚”项目对部分失传技法进行了复原并运用,为非遗推广、创新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团队负责人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湖北工业大学申报的“面向鄂东民间布艺的文创产品设计评价研究”项目完成了鄂东民间布艺的系列产品设计,所构建的鄂东文创产品用户体验评估模型对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改良具有实用价值,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教育是我国一众艺术院校思考的重要课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越剧唱腔》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共建平台”项目,完成了《越剧唱腔》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十四五”新形态教材,入围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越剧·唱腔》在线精品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还完成了“越音易通”越剧语音电子字典App软件开发,促进新媒体时代越剧艺术的弘扬与传播。
03
关注行业一线 服务基层建设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作为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要求紧密对接行业需求,要求有明确的行业产业转化场景、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调实践应用、创新创业和行业服务导向,2021年度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优秀成果能明显体现这些导向,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项目式研学课程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效果研究——基于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调查”项目向6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产品方案140项,研发课程资源包120个,共计向10万人提供了专业培训,帮助132名导游再就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的“鲜花伴礼游云南”从鲜花饼入手,提升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申报的“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上海农垦餐饮产品的重构设计与品牌化运行”项目着眼健康饮食助推乡村餐饮,以线上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平台,线下“食载四季”主题餐厅为载体,搭建产品服务体系、重构设计农垦餐饮产品;从查询、学习、助农、线下体验四个方面分别开展健康饮食及食品营养知识的科普、菜品及餐饮培训的学习、乡村餐饮帮扶、主题菜品制作的服务项目。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引导面向社会的项目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这方面的优秀案例有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陶世界,心课堂’为孤独症儿童创建星星之家”,该项目致力关爱孤独症儿童,制作陶艺作品100多件,获得课程案例版权、专利项目,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铜奖。项目开发了自闭症儿童陶艺课程体系,以陶艺为媒介,创建自闭症儿童爱心通道,还与佛山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展开长期合作,为陶艺融入自闭症儿童艺术治疗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针对景区管理中的文明行为引导工作,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的旅游不文明行为智能检测研究”项目立足行业调研定义人体旅游不文明行为,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视频代表库,研究各类仿真群智能优化策略,完成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检测和识别。
04
发挥共建优势 提供行业平台
指导文化和旅游高等学校共建是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要职能之一,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有16所参与共建的高等院校,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在引导共建院校培养更多行业人才方面扎实推进共建工作。共建院校也广泛参与文化和旅游工作,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人才贡献和智力贡献,中央音乐学院申报的“致敬系列——校外实践演出探索”项目完成“致敬系列”校外实践活动策划与演出,观看800余人次,探索出一套疫情下可行的学生实践模式,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申报的“提升‘双师型’教师舞台艺术实践及人才培养能力”,对传统剧目《伍子胥》的全方位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在舞台艺术实践和人才培养能力两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项目负责人及被指导的学生在多个重大演出中担纲重要角色,并屡次荣获多个国家级奖项。
中国美术学院申报的“霓裳校园——少数民族校服公益设计实践”项目为云南德宏州五个傣族小学设计捐赠了1800套校服。该项目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地考察,找出少数民族校服设计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探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校服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设计方法,强化少数民族地区校服服饰特征、设计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校服展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文化。此外,该校申报的“艺术客厅——城市治理中的社区美育计划”项目服务10余家社区,活动累计服务超过400人次,获得了杭州市教育局颁发荣誉“杭州市社区示范性学习型社团”。
05
整合文旅资源 探索文旅融合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实施中鼓励院校整合资源,将项目与行业产业协作机制建设或创业平台孵化有机结合,这方面涌现了一批优秀案例。
在旅游产品方面,山东科技大学申报的“青岛特色小镇旅游产品需求调查与设计实践对策”项目完善补充并建立青岛特色小镇旅游产品分类表与案例库,使得数据清晰明确,这些设计策略不仅适用于青岛特色小镇,也适用于全国各旅游地区,具有可推广价值。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戏上国宝 川透人间——川剧熊猫IP的开发与运营”项目通过构建IP内容矩阵,提供川剧熊猫IP开发新思路,为川剧文化注入新活力。深圳大学申报的“植物染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项目以非遗“植物染”技艺作为载体,结合我国地方文化元素及创新设计理念,设计转化文创服饰产品。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双创实践”项目通过“红色+非遗”,设计开发文创产品。
在专业教学方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一核心 两主体 三融入 四能力’——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创作5部影视实践作品并获奖,助力广播影视人才与媒体产业需求的精准衔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基于旅游管理高水平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项目聘请10多名企业行业师资,进行企业实景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完成活页式教材、课程思政案例的编写,立项省级重点攻关课题,申报省级及国家级成果。
06
演学结合 以演促学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遵循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如何面向行业产业需要培养人才,一批优秀项目以其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武汉市艺术学校申报的“以艺术实践为抓手,多措并举助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步打造了一支善教、能研、会演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坚持师生同台、教演结合、以演促教,项目负责人带领的12人团队、7人团队、3人团队分别获湖北省及武汉市有关奖项,复排原创小剧场话剧《家长会》入选市级优秀剧目展演,应邀参加多个省市级重要演出,获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22年此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扶持,2022年8月(暑假)启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长沙、太原等地巡演,社会反响强烈,计划2023年暑期继续在上海、深圳等地巡演。复排原创经典儿童剧剧目《迷藏》及《恋恋花开时》(分获国家艺术基金2015、2018年度资助项目)精彩片段并进行演出。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话剧〈太行〉学生培养与艺术实践”项目有效地提高了话剧影视系教学水平,组建行业知名艺术家、院团知名演员、学院骨干教师的创作团队,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话剧影视系师生、华晋舞剧团、华夏之根艺术团联袂打造话剧《太行》,将课堂教学融入舞台实践。演出73场,剧场观众2.5万余人,90多个基层党组织组织观看,300多家媒体、网站刊登报道文章。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申报的“‘产学研教 演创育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改革实践——以秦筝艺术传承与创新推广为例”建设了古筝岗位项目化实践课程,陕艺秦筝艺术团及多名古筝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18项奖项,项目组研发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团队成员师生参演音乐会在陕西省内广泛演出,陕西省电视台录制并播出。原创筝乐剧《丝路筝途》参加第四届中英国际音乐节暨中国旅游文化周云展播,原创作品参演文化和旅游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07
关注产业发展 不断探索前沿
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重在引导研究生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发展,聚焦现实问题,深入实践调研,开展对策分析,支持开展文化艺术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型研究。该子项目面向艺术专业学位(MFA)研究生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的研究中,南开大学申报的“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调查研究——以特色小镇为例”为智慧旅游和旅游科技型特色小镇的创建与发展、认定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整改实施意见。中山大学申报的“康养旅游者多感官摄入对健康恢复体验的影响研究”证实了多感官摄入的康养环境和服务因素促进健康恢复体验的作用,发现温泉旅游者的多感官的协同更具价值,感官摄入的广度比深度影响更显著。复旦大学申报的“感知解说质量对游客博物馆体验的影响”证实感知解说质量对博物馆体验的正向影响以及AR技术对提升游客博物馆体验的积极作用,项目成果为苏州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提供解说运营方面的实践建议。福建师范大学申报的“基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视角揭示‘抖音’App对‘网红城市’的塑造作用”从理论研究角度补充了对文旅新宣传研究的文献资料,从现实应用角度给各地文旅营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网红城市模式参考。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其他子项目中也有围绕行业前沿产生的突出成果,如“双师型”师资培养扶持项目中,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酒店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优化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加快了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升级改造。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实施的行业人才培养专项,旨在引导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进一步面向行业产业需要培养人才,于2021年首次实施。
据悉,2022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正在实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将持续引导有关职业院校进一步围绕行业产业办教育、育人才,聚焦实际问题开展实践和研究,形成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推动高端人才培养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实践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