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从千年不熄的窑火中,感受泥土之美-环球通讯
定窑白釉孩儿枕
在中国传统瓷器烧造窑场中,不乏诸多传世名窑。而在这其中,除了一些民窑,宋代中大名鼎鼎的五大官窑,为后世树立了一种美学标杆。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相关资料图)
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比于其他朝代,宋代更注重釉色的表达,这也和统治者的审美有极大关系。而在此之前,青釉之色极为随意,北宋官窑的出现,将其釉色推崇至哲学高度、定立美学典范,最终变成跨地域文化的皇家经典。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汝窑,天青之美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
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三足樽承盘
官窑:紫口铁足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没有发现。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
官窑青灰釉葵口盘
官窑青釉葵口碗
哥窑:金丝铁线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
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哥窑米黄釉葵瓣口盘
哥窑青釉双耳三足炉
钧窑:蚯蚓走泥纹
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如今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钧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
定窑:白中闪黄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折沿盘
定窑白釉盏托
一千年前,官釉陶瓷在北宋登台亮相之时,以挑梁主角姿态,传递出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它在没有征兆的前提下,出场就是满堂喝彩。
南宋宫廷的效仿,南宋文人的感喟,让宋代官釉作品不仅当朝熠熠生辉,在宋灭亡之后依旧流芳千古。
五大官窑的价值已完全超出陶瓷的范畴,变成一种精彩的文化现象,哲学思想融入美学境界,铸成迄今为止依旧难以逾越的高峰。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