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遗 | 山西朔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中焕发生机-天天热议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2-11-06 17:43:28


【资料图】

在闹市的四合院里邂逅非遗,会有怎样的感受?在山西省朔州老城青荷轩小区的4套四合院里,会满足你所有的好奇。在这个闹市小区的院子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非遗实物、精彩的非遗表演,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聆听朔州非遗背后的故事、感受朔州非遗的多彩魅力。这里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既能让人大饱眼福,又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里是朔州市朔城区在朔州老城青荷轩小区利用4套四合院整体规划打造的朔州老城非遗民俗园。该园区以“民俗记忆”为核心,集创作、制作、展示、展销于一体,共设十一个展厅。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一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共展出朔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展品近600件。

走进非遗文化园,游客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听故事、学知识、做手工,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能更加真切地了解非遗文化内涵,进而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另外,该园还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类非遗主题活动,充分展现朔城区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精神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是一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化展示窗口。

近年来,朔州市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措施得力,效果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促进朔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提高群众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朔州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非遗宣传活动。通过机关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展示朔州非遗保护项目;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家、省重大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朔州传统鎏金技艺相关展品参加了文旅部在上海举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组织应县梨花春、踢鼓秧歌、编织绳艺、怀仁羊杂等参加了山西省第一、第二届非遗博览会;组织应县凉粉、梨花春酒两个非遗项目系列产品参加了山西省文旅厅举办的线上直播活动;持续开展非遗展演进景区、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等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朔州市各乡镇、街道文体干事和主管领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将学习非遗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开展。

为了加强朔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从2008年至今,朔州市人民政府陆续公布了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朔州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233项、县级项目301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市人民政府、六县(市、区)人民政府已全部将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了财政预算。

近年来,朔州市先后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600多万元,市县财政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朔州市各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朔州秧歌戏”《尉迟恭》获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新创剧目奖,《莲花盛开》获2020年山西省群众文艺作品(文本类)创作选拔奖(戏剧),《李林》《王家屏》影响广泛、深受好评;“右玉道情”《永宽遗梦》《牛啊牛》《护树人》分别获2021年山西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选拔(文本类)一、二、三等奖;“雁北耍孩儿”《杏花开了》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戏剧类)二等奖,《扶贫路上》获山西省第十六届“杏花奖”戏剧单项奖编剧奖、导演奖;“传统鎏金工艺”和“右玉民俗剪纸”入选《第一批山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非遗保护利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在重视项目传承保护的同时,朔州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非遗展示传承场所的建设。朔城区设立了朔州大秧歌传习基地、右玉县设立了晋北道情戏传习基地、应县设立了梨花春酒传统酿造技艺传习基地、怀仁县设立了怀仁旺火习俗展示场所以及朔城区的朔州老城非遗民俗园。

从2009年开始,朔州市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非遗调查,市文旅局及六个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都建立了非遗档案及其数据库。市文旅局梳理编写了《朔州非遗基础数据汇总》《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线索(朔州市部分)》,“朔州文旅云”专门开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对朔州市非遗资源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朔城区设立了非遗档案室,把收集、调查到的资料整理到非遗数据库,实行了专职负责,专人管理,做到资料原存、原放、原保护、资料不出门,如有工作需要,须经领导批准,方可复制。平鲁区共收集普查线索50多条,并对已筛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文字、影像资料的采集录制。怀仁市从2010年5月开始,采用文字和数字化手段,对朔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采用文字(图表)摄影、摄像等进行全面记录并进行分类、登记和整理,共普查出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478条,形成汇编资料10本,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电子数据资料近600G。山阴县通过普查,共获得信息1057条,初步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应县通过普查,共调查项目150余个,收集到有价值的非遗线索1328条,拍摄录像资料近800分钟,制作VCD光碟30余盘,照片2120余张,制作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右玉县从2012年-2015年完成了对“晋北道情戏”的“抢救性记录和保存”工作,并由陈璧、郝强、王海成、池卫军共同整理撰稿完成《右玉道情音乐》一书并付印。

(图片由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标签: 晋北道情戏 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