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朝花夕拾,隔夜清霜,这里展出了申玲的“空花·岁像”-焦点信息
“这些年,申玲似乎在收拾凌乱,平息急促,开始了内心的一种觉知和清理。从画里画外中出走,删汰枝蔓,在浑然中抉发出独特的本心。”策展人冯博一在《申玲的“朝花夕拾”》一文中写道。
11月5日,艺术家申玲的个展“空花·岁像”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798第二空间启幕。展览由冯博一策划,精选申玲自80年代以来的早期珍贵作品和近年来的代表创作,包括油画、册页、纸本综合作品等50余件。这也是艺术家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个展。
【资料图】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冯博一认为,申玲的“空花”是她“花非花”的一次次自我写照,在镜像中寻拾日常的“对影”,更多的是慵倦的闲适与惆怅,一种个人生命的所指与代偿。而“岁像”是时间重量的借喻,其中的显像可以在展览空间里不断地穿梭、跳跃,撑起她创作履迹的回望。
《毕业创作·寂寞之四》,布面油画,152.7×192.5cm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申玲的创作始终处于持续发力的状态,没有倦怠。作品都是听从直觉的驱使,围绕着自我处境的目光所及,或作为情感的附加值,探究人生的浪漫,人性的幽微。那些画儿,如她的毕业创作,既鞭辟入里地萧瑟凛厉、又妙趣横生地阳光灿烂。热爱且真挚地完成了对自我的接纳和自身的确认,已然成为她艺术创作的断代史。
《浮生六记 1》,布面油画,200×200cm,2015
《浮生六记 5》,布面油画,200×200cm,2015
《浮生六记 6》,布面油画,200×200cm,2015
2015年创作的《浮生六记》系列,总有一个向着的世外,未必是桃源,却仍有在现实内外可存放“自由自在”的地方。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仿佛感受菩提树下安神的绿荫,从容的风。或许这也是她持守与执拗艺术的理由之一。
《虚室生白》,纸本综合 册页二十开,35×550cm ,2020
《写不尽,许多愁》《虚室生白》《又惜空度凉风天》等五件册页是这次展览的核心,也是灵魂。她利用宣纸的媒介及册页形式,有意打乱了视觉的秩序,将每天时长的触感涂抹和拼接成一幅幅流光碎影的画卷。画的格调都是简约的清谈,恍然凝想,循绪而变,还有着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小说里那种神经兮兮的凄美之感。
《面朝大海》,布面油画,200×200cm,2022
《四季歌》,布面油画,75×60cm,2022
《暮色》,布面油画,200×200cm,2021
从《面朝大海》《四季歌》《暮色》等今年的最新作品,既能看出她绘画的功力,又能感受到她对上帝赋予自然生态的一片痴情。她在她营造的暗浊花园里草间居游,并不借助于所谓“现实感”的容器,没有当下流行的“作品性”痕迹,也不为创作预设明确的针对性,而是跨越了“似真性”之后,随心所欲地直接画出来,观者尽可以在她作品中的临界点上游弋。
《自画像-1》,布面油画,75×60cm,2022
冯博一说,在申玲的画中,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其实是用力了,只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看似无序中,却衬托了人与鸟、兽、花、草、树等不同形象的容量。如同朝花夕拾,隔夜清霜。
或许,对申玲而言,行为的洒脱,随性地画画,这才是心灵的自由。
展览持续至12月8日。
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