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时尚 | “草木染”之美-天天头条
在何愔眼里,这些停留在布匹上的色彩,是自然和时间的音韵,亦是匠心与技艺的旋律。
(相关资料图)
金山朱行中学的韵染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定义了蓝靛的工艺。前不久,我在金山朱行中学的韵染坊中,见到了这种“青花瓷”般的蓝靛之美:大多以蓝白二色为主色调,包括用创意技法扎染的丝巾、扇子、围巾、抱枕、油纸伞、生肖玩偶乃至经过翻新的衣服,这些织物上的蝴蝶、几何等各种乡土民俗图案,古朴别致,古老和现代相结合,十分时髦。
何愔和学生们的扎染作品
古时,扎染也被称为染缬,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扎染技术,当时的图案,有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蜡梅、海棠,也有整幅图案花样。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着大家传承这种靛蓝之美的,就是土生土长的朱行人何愔。何愔的母亲也是扎染能手,耳濡目染下,何愔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在她眼里,这些来自线条的缠绕和色彩的交织,就是一种美。十年前,何愔带着一口老电饭锅、针线,又买了一些棉布,“开”起了韵染坊。
在传承和教授中,何愔想到了大自然的斑斓色彩。大自然孕育的花草树木都含有色素,或明艳或淡雅。随着季节的更迭,植物也会呈现不同色彩。“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唐人白居易在《獠绫》中描述了这种“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草木染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生活中很多植物的根、茎、叶都能染色,草木染,就是把大自然的恩赐留在织物上。当草木染遇到二十四节气又会有怎样的效果?何愔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自然,探索自然的色彩之奥秘。处暑时节是青柿子挂满枝头的时候,也是柿染的好时候。青柿子中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单宁酸就是吃柿子时的涩感来源,这种成分在光照下更容易发生氧化,起到发色作用。
用来作草木染的植物
从植物中提取染液是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柿染方法多样,何愔带着大家分组实践,一组尝试柿漆手绘:先把青柿子榨汁做成柿漆。然后在布袋上绘制祥云、月兔等形象。另一组将柿子切碎过滤后提取染料,再用柿子汁浸染丝巾,从捣碎柿子、浸泡布料一系列的过程中感受柿染的奇妙变化。
何愔和学生们用咖啡等植物扎染的围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件相同的草木染作品。因原料取自于自然,草木染在色彩上也具有自然的魅力。不仅柿子可做染料,就连紫甘蓝叶、栀子之类的植物残骸或咖啡渣也可成为染料。后来,何愔还带着孩子们研究起了节气和适合草木染的植物种类,如立春用栀子,惊蛰用花生衣,春分用桑叶、清明用艾草……尽量就地取材。
何愔和学生的扎染作品
如今,何愔和韵染坊是校园中时髦风尚标,旧衣翻新、扎染团扇,京剧脸谱……扎染作品已运用到生活中。学生们穿上扎染的服装,手拿团扇走起了服装秀。他们说,何老师教会了他们的不仅仅是一技之长,更是一种美的自信。
都说创意来自想象,灵感就在身边,何愔说,她要加一句:“美,就在眼前。”在她眼里,这些停留在布匹上的色彩,是自然和时间的音韵,亦是匠心与技艺的旋律。(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