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艺心传丨拂梭千年:缂丝唐卡
本期“匠艺心传”,让我们把目光从诗情画意的缂丝书画,转移到《观音》这幅作品上来。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缂丝唐卡这一专题。
· 缂丝《观音》
《观音》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的白度母形象,面容庄严,衣饰华丽,脸生三眼,双手双足又各开一眼。作品整体设色以暖色为主,给观者以宁静祥和之感。莲座以金线勾勒轮廓,间以平缂而成,衣饰纹样采用结缂的手法,深浅变化则以戗缂来表现。
(相关资料图)
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用于宗教目的的缂丝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几条唐代的缂丝带,如浅橙地花卉纹缂丝带、盖地十样花缂丝带,均是由斯坦因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获得。此外,缂丝唐卡的诞生,对后世宗教艺术缂丝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缂丝唐卡的产生不晚于吐蕃中期,最初源于汉地与藏区频繁的文化交流。当缂丝工艺传入藏地,制作精美华贵的缂丝技术便逐渐成为制作唐卡首选的上等工艺。
宋时,以花鸟为代表缂丝画占据了缂丝制品的主流,佛、道教题材作品的存世数量与之相比是极少的。而到了元代,宗教艺术缂丝的数量明显增加,以藏传佛教卷轴画为主,即唐卡。为了加强与吐蕃在政治、宗教上的往来,元代宫廷曾设有专门织造缂丝唐卡的机构。这些缂丝唐卡一部分被赏赐给西藏寺院及上层僧侣,另一部分用于宫廷的一般佛事活动。从现存作品来看,一般尺幅较大,制作精致,在风格上也明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如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长宽均超过两米,是目前已知尺寸最大的元代缂丝作品,画像精美,细节考究。
元 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 本体 245.5×209cm,连装裱厚9.5cm、重104.5kg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幅元代缂丝巨制中,还罕见的出现了帝后缂织御容像。足以见得,宗教艺术缂丝在元代宫廷中极受重视。
元文宗(左)和元明宗(右)供养像 元 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局部
相比元代,明代的缂丝唐卡更趋精美,无论是在题材、工艺、尺寸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至清代,随着宗教的日益世俗化,民间开始制作佛教、道教题材的作品。清宫中的宗教艺术缂丝藏品较之前代也大量增加,据统计,清宫旧藏释、道人物缂丝就有91件之多。
清代的缂丝唐卡作品,经常与文字相配合,一般缂丝佛像都有莲台、华盖和背光等体现神圣的物件。同时,为了细致地描绘局部,有时也会采用加绣和敷彩、敷金等方法来描绘细部,使局部更加形象、生动。如缂丝《阳体威罗瓦金刚唐卡》《缂丝三世佛》等,便是清宫缂丝唐卡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清 缂丝《阳体威罗瓦金刚唐卡》
清 缂丝《阳体威罗瓦金刚唐卡》局部
大师说:
“拂梭千年”展厅现场
这幅作品最初创作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早的,现在我们展出的这幅,是后来重新复缂的。做这幅作品的契机,是收到了青海某寺院的邀请,邀请我们为他们制作一副唐卡。随后我们就开始参考以往的一些缂丝佛像,一开始主要是宋代的作品,包括文殊菩萨、如来佛的佛像等等。但这些作品尺幅都不大,中间的织造也比较简单。后来我们开始研究北京故宫藏的缂丝唐卡。这些缂丝唐卡,体量相对较大,高度都在一米左右,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图案很复杂。但在其中也有很多作品,是采用缂丝加绘的形式了,比如说经幡上的一些细节纹路,很多都是后画上去的。在做《观音》之前,我们也摹缂过宋代、清代的小佛像,文殊菩萨像也做过的。但是形象相对比较简单,不是很复杂。我们这幅作品,是参考了很多图案,最终选定了白度母观音的形象。
缂丝《观音》局部
白度母是藏传佛教中的圣母,是观音的一个化身,属于藏传佛教的三尊之一。织造的时候主要是先从面相开始,特别注重的就是面相,还有两个手的结印。我记得当时做这个手印的时候,也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在面相的刻画上要能够体现观音的端庄和慈祥,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内心的安宁。所以说真正做的时候,细节的纹样、色彩上,我们也是做了一些设计。戗色的手法用的其实不是特别多,大部分反而用的都是结缂、勾缂、平缂这些技法。只有在一些花纹,还有背光上,才做了一些戗色,大部分用的都是比较图案化的手法。这主要还是根据题材的不同来进行设计。跟书画作品不一样,我们在做宗教相关题材的时候,追求的并不是完全的艺术化,观音法相看起来要庄严,但又要能够传达一种内心的力量。
(以上内容由肖锋口述、吴文化博物馆整理编辑)
参考文献
1. 朴文英:缂丝的起源与传播,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8。
2. 张敏:织绣上品——缂丝唐卡,艺术品鉴,2018。
3. 杨颖鑫:清代宫廷唐卡美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2018。
4. 李斌: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东华大学,2013。
特展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8日-2022年11月2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二楼吴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