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晨扬|“我每天的乐趣就是戴不同的帽子出门”
纤维艺术承载着人类从远古到现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并以多样的形式浸入我们的现代生活。2022年9月5日,由启皓文化基金会主办的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第八期《缠绕剧场》在启皓客厅展出。慕晨扬、关子音、向武、魏晋、经傲五位青年艺术家携各自作品展开一场关于“纤维艺术”的创新讨论。当纤维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宽泛语言表达形式时,在跨媒介语境下,由它们所形成的艺术作品也在不断打破原有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的局限性,在艺术表现和理念表达上探索出其多样性。
《缠绕剧场》展览现场
当我们与悬吊着的一个个有趣的、织物和玻璃混生的“奇妙物体”邂逅时,总会期望与创作者的奇思妙想有更深入的联系。带着一些疑问,我们和创作者慕晨扬聊一聊她“不靠谱”但“很有趣”的朋友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慕晨扬 / Mu Chenyang
综合材料艺术家
1990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设计系,并于2019年在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美国国家工艺系玻璃艺术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在本次展览中,慕晨扬将日常性的编织与玻璃材料进行了结合,转化为装置艺术,织物的帽子形式被艺术家赋予了更多奇妙形态。艺术家为每一件作品创作了不同的故事和性格,悬挂在剧场中央,仿佛一个个小精灵,用奇妙幻想的姿态激活整个剧场。
“
ABOUT THE SOURCE
什么机缘巧合
与手工编织物产生了交集?
记忆中有个印象很深刻的场景——我躺在床上酝酿睡意,妈妈半倚在旁边织毛线,她时不时地嘱咐我“躺远点儿,不要被针戳到”。
一句记忆中再寻常不过的“叮嘱”,但却意外成为我想要自己尝试动手接触手工编织物的“巧合”。其实,机缘不就是这样么?想起时朦朦胧胧,但就是有一个声音从久远处传来,“这,就是那个开始啊”。
“
A HAT IN THE MEMORY
编织物、各式各样的帽子
最吸引你的地方
这还是源于小时候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某个冬天妈妈带我去买帽子,我们两人都看上了一顶头带两个揪揪、每个揪揪还各连着一个毛线球的帽子。但当时由于那顶帽子戴着有点小,所以还是买了另外一款比较普通的。其实,我当时特别中意那款帽子,但因为性格的缘故并没有很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头想,对它强烈的喜爱意愿就这样“沉默”了。以至于到现在,脑海里还有那顶帽子的样子。后来自己在织帽子的时候,也自然而然的会喜欢织出各种奇怪的揪揪和球球,织得越多,也就织得越“奇怪”。
“小时候喜欢但没能买到的那顶帽子”(慕晨扬 绘)
“
LOVELY NAME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名字
平日生活中,毛线、帽子
如何伴随你的生活
本次展览中的大部分帽子是我之前在美国读玻璃的时候创造的。那时候,新的环境新的人,不怎么熟悉的语言和学习玻璃的艰难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后来朋友带我去逛当地的手工用品商店,一走进去就被好看的毛线吸引了。于是开始控制不住地畅想这卷、那卷毛线可以变成一顶怎样的帽子。在这之后,除了在学校上课和做创作之外就是呆在家里织帽子,不论春夏秋冬。织帽子变成我用来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我和我不着调的朋友们》是我的一位策展人朋友喳喳帮我起的,她问我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当时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不想搞得很苦,要开心快乐一些~哈哈”,希望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并且喳喳女士还为每一个小精灵撰写了身份卡。
这个名字由此诞生。
慕晨扬 绘
现在冬天了,我每天的乐趣就是戴不同的帽子出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编织物朋友们的陪伴,真实也温暖。
“
ABOUT THE RELATION
编织物或者艺术符号
它们的创作过程
其实,我在织毛线的时候是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与做玻璃作品时的情况完全相反),脑子里虽然会有一个“梦中情帽”的大概样子,但经常织着织着就随心所欲了起来。我觉得这种“漫无目的”还挺有趣的。
“
ABOUT THE EIGHT PERSON
编织物和雕塑之间
有什么联系
我不太确定“不着调的朋友们”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因为它们好像更是我情绪的实体化,是用来疗愈自己的一种方式,故而没有办法称其为雕塑,亦或是装置。如果单从编织物和雕塑本身来讲,我觉得它们的身份角色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编织可以是一种雕塑语言,雕塑可以是编织物的承载方式。
是要快乐的。
并且这种快乐不管是接道戏谑的“曲径通幽”,还是命名上不谋而合的温暖一抱。在慕晨扬看来,来自记忆片段中极为短暂的一个瞬间,或许就像编织物一样,经过时间经纬穿梭,从一个微小的“线头”慢慢翻转变大,变得丰厚,变得可以御寒挡风,变得可以让人们有轻松一笑的瞬间。它们的“怪诞”和“奇装异服”,恰恰让我们能放下紧张,靠近轻松,跳出日常生活中惯常的视线——眼前一亮,嘴角一扬,心头一暖。
尽管《缠绕剧场》已经闭展,但正如艺术对于空间和时间来说,是有自由延展性的。为展览场域所赋予的记忆性,是关联每个曾经走过它们身边的人,这种弱相关恰恰看似“微小”却很重要。
虽仅此,却竟能如此。
了解更多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
/ 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
|
李嘉鑫 :圜中风景
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主题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示及对话活动,发掘和支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并通过主题的设立和推动、线下的实体展览,鼓励艺术家与来自社区成员及更广泛的公众,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及深入探讨。
启皓文化基金会
Genesis Culture Foundation
通过举办展览、支持研究、培育人才、开展公共项目等方式,建设一个文化生成、思想交流与观念传播的平台。基金会现设有启皓对话、启皓艺术讲座、委约创作等系列主题项目,以公共文化培育及现当代艺术支持为重点。
启皓北京,一个开放 多元 共生的城市文化生发场;
启皓北京关注城市发展与人的关系,通过发起和举办思想、文化、艺术等具有丰富内涵的活动,将人文精神注入空间,将空间交还于人,在这里引发对社会发展和自我的思考,从而启迪个人之于自我,之于城市,之于社会,之于时代之意义。
启皓北京,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创新社会实践;
启皓北京探索城市与人文建设的新型社会实践,专注于社区构建、文化生发和精神滋养,营造社区文化、营建工社、文化空间、酒店、花园、河岸剧场,以建设一个真正有机的、自组织的和开放的人文社区,激发个人、周边社区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
启皓北京
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共生的城市文化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