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读林徽因《中国建筑常识》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1-12 18:05:17

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了先生的这部巨著的第一编和第二编。虽然先生生前这部书并没有成为一部书。


【资料图】

这部书是一部将先生发表的文章整合而成的一部书。所以这部书,在编排逻辑上,不是很严谨,不过已经很感谢幕后的编辑了。

尤其第一编中,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署名林徽因,梁思成,莫宗江。虽然是三人合作的一部分。然而最后的文字整合一定是先生所为。梁先生曾多次提到,他书中的书眼都是林先生所为。

旁征博引的来阐述中国的建筑历史。能够从先秦典籍中找到,关于建筑的佐证材料,足以见证三位古文的功底。

从考古遗址,从朝代典籍,从历代笔记中找关于建筑的材料,这种耙书的功底,后生敬佩。

夏商周的材料,有考古发现来佐证了,秦汉不但有材料,还有各种陵墓,唐宋不仅仅有各种物料,还有唐宋的遗留下来的名画来佐证。

15年,15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不知道后人抹黑先生的话从何处而来。)先生留学归来,就开始了中国建筑物的考察。参加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筹建工作。又常年受到肺病的折磨。

虽然这部书中,很多文章都是由两位先生合作而成。但是先生的优美文笔,让人读来,有种身临其境,跟随着先生的镜头,去近距离地走进古建筑,去感受先民的智慧凝聚出来的宏伟建筑。每一根梁,每一个圆柱,屋檐,屋脊,斜坡。都是那么的真实,置身于古建筑中,感受千年的洗礼,千年的穿越,千年的等待,千年的相会。这一刻,没有距离,只有拥抱。

最遥远的距离,瞬间就成了我就在您的眼前,只有左眼和右眼的距离。也让我更加体会到,先生为什么要在卧佛寺宁公遇身旁时,希望也能坐上千年了。

对于林先生和梁先生夫妇来说,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不会浪费一分一秒。而且林先生测绘古建筑,只有锚索是先生无法爬上去的。其他地方先生都会亲力亲为地爬高爬低的测绘古建。

不愧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先生是从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做出来的。

先生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回到北京,在身体好一点的时候,去逛了一趟琉璃厂,就挽救了面临后继无人的景泰蓝制作。

因为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才女,对文物有了解,看一眼就意识到了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先生的慧眼识珠,景泰蓝可能会消失在世人的眼帘了。

先生少年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开拓了眼界,又赴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作为新女性,先生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对于建筑,就以为伦敦的一位朋友学习建筑,先生就从此用余生来投身到建筑之中。对于一个爱美,穿着旗袍爬古建屋顶的人来说。

世人对于先生不惜余力地抹黑,博取眼球。先生是在庐山中,后人深处庐山中不识庐山真面貌。

先生用短暂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有趣的灵魂。此生不枉来一趟人间,成败与否留与后人说。先生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抱病也会通读二十四史,检索古建筑的内容。

2024年是先生诞辰120周年,不知道清华会不会展出先生的遗物。

标签: 中国建筑 宾夕法尼亚大学 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