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 四川省遂宁市白庙村:“乡约银行”用文明存出美丽新村-每日讯息
(资料图)
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乡约银行”积分兑换超市
把正能量行为换为积分,兑成奖品,共同建设美好家乡。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探索建立“乡约银行”“七积”模式,利用现有村级活动阵地,挂牌“乡约银行”,建立“孝、善、俭、勤、美、信、安”分值管理标准,用“乡约积分”的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抓住了破解乡村基层治理难题的“牛鼻子”,探索出一条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10月初,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的“乡约榜”公布了新的积分排名。每季度,村里都会将积分结果及时公布。按照“乡约银行”积分存折上每个积分可以兑换1元的标准,村民可在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将纸上的积分变成实际可用的物质奖励,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积分的积极性。”白庙村有关负责人说。
“子女尽赡养义务,定期向老人提供生活所需钱、物,为老人提供生活和心理关爱,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积10分;婚事新办,不搞攀比、不讲排场,婚车不超过5辆,设宴席不超过20桌的,积5分;在公共场所晾晒衣物、占用公共区域从事生产劳动的,每次扣2分……”为弘扬尊老爱亲、邻里互助等乡风文明正能量,当地通过“乡约银行”“七积”模式,以家庭户为一个积分单位,每个家庭户设基础分100分,实行加扣分制,积分周期为一年,从“孝、善、俭、勤、美、信、安”7个方面弘扬正能量。
“清清白白为人,勤勤恳恳做事——李民文”“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何居明”……近年来,白庙村不断涌现“道德之星”,身边的好人好事被口口相传。作为乡村的榜样力量,乡约榜上的“明星”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乡风家训,同时不断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弘扬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试点,“乡约银行”“七积”模式下的白庙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活动参与从“请都不来”向“不请自来”转变。据统计,如今白庙村95%以上的在家群众能积极主动参加村级活动,同时,积极组建文艺演出队、志愿服务队,连续8年以“坝坝宴”形式喜过重阳,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已成为白庙村盛大的节日活动,“白庙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改革创新是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驱动力,当前乡村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激发新的生机活力。据蓬溪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乡约银行”“七积”模式采取“行为换积分、积分兑奖品”方式对群众进行正向激励,在工作理念、机制、手段上敢于创新,实现了多方面的提升,乡村景象焕然一新。如过去村民参加农民夜校、农技培训等活动不积极,实施积分管理后,村民参与村级活动的热情不断提升。据统计,蓬溪全县现有570余名党员群众加入村级志愿服务队;80%以上的群众积极主动参加农民夜校、农技培训等活动。
制度执行从写在纸上向落地生根转变。工作人员表示,以前虽然建立了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但落地效果不明显。开展积分管理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数字量化后,群众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等文明风尚普及推广工作比从前更顺利了。此外,考核评价也从笼统分析实现了向精准画像的转变。过去对先进典型评价手段比较单一、评判比较笼统。通过积分管理,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对基层党员群众的评价更全面,也更精准了,结果运用更服人心。据统计,2019年以来,当地已推荐积分较高的96人到公益性岗位就业、33人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同时也对积分较低的190余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万民乡(向)风,旦暮利之。”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动能。在蓬溪,群众自治开始从管好自己向帮助他人转变。通过积分管理,群众共建共治的观念更加牢固,抱团发展、抱团取暖的意识更加强烈。目前,蓬溪全县已评定自主脱贫示范户615户、五好家庭900户、荣誉村民363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中图片由蓬溪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