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杨晓宇“战栗的弓弦”音乐会挑战伊萨伊经典曲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提琴家杨晓宇 张学军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19日晚,北京音乐厅的“乐见古典”系列迎来一位演奏高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任乐团首席、著名小提琴家杨晓宇。当晚,他成功挑战了罕见的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尤金-奥古斯特·伊萨伊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有“琴坛泰斗”之称。以他名字所设的小提琴国际大赛,正是后来被改名为“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音乐大赛”的世界最高水平、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比赛之一。伊萨伊的作品不多,基本为小提琴而作。这些乐曲要求极高的演奏技巧,同时常具有无调性特征,非常难以演奏,对小提琴家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而当中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更是音乐史上最为世人称道的无伴奏奏鸣曲之一,是音乐会上极少能听到并令人敬畏的超高难度曲目之一。这六首无伴奏奏鸣曲既保留了巴赫以来的古典传统,又具有现代创新精神,为小提琴经典曲目中的精品。
著名小提琴家杨晓宇少年成名,11岁时便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跟随中国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教授学习,13岁就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14岁便创下了全国年龄最小协奏曲专场音乐会记录。16岁荣获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冠军,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天才”。此后相继参加过勃拉姆斯国际音乐比赛、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等重大国际小提琴比赛,均获佳绩。
从音乐会的名字“战栗的弓弦”就足以想象演出的紧张与刺激。杨晓宇坦言,伊萨依作品带来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就是作曲家的乐思和每部作品之间都非常独立,而且作品的题材范围也很广,从最开始的向巴赫致敬,到第三和第六首这类拥有现代主义气质的作品,比较著名的是炫技加上音乐结合的部分;第七奏鸣曲又代表了他生命的最后部分,向世人展示了他想要对自己的一种突破,甚至用到了中国的五声调式这种可能性。所以纵观他的七首奏鸣曲,素材与世界观是超乎想象的,这七首作品代表了他一生当中写作的精髓,和他想要向世人展示的对生命的态度。
他认为,“小提琴”几乎可以说是一部西方文化简史的载体,所以需要我们透过东方的智慧不断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就像音乐是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一样,我们去学习融会西方文明的东西也是为了更好地把这些文明用东方的智慧不断去阐述。这会对文化交流起到促进和发展,也是我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的初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