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南方观察丨让艺术珍宝走近百姓——湖北宜昌发布非遗古风歌曲-关注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2-11-22 06:40:5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19日至20日,“山水城·画中人”湖北省宜昌市社区音乐节暨溪林生态市集音乐节在滨江公园举行。此次活动为彰显宜昌打造主客共享青春活力之城的蓬勃生机与激情活力,让宜昌本土原创音乐“出圈”走进社区。

由宜昌市西陵区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共同创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风歌曲在主场晚会上首次亮相,代表作有《长江号子》《云上彩陶》《西陵庙会》《后皇嘉树》《黄杨木雕》《皮影作戏》等6首歌曲,唯美的句子富有古风特色,旋律或雄浑高昂,或婉转轻叹,让音乐直击心灵,与山水相融。

晚会以星空为幕,以浩荡长江、远山近水、一江两岸流光溢彩为景,突出生态、市集,舞台四周设置陶艺、蓝染、布袋、剪纸、插花、茶艺咖啡展区,邀请宜昌本地非遗传承人、手作者、艺术家、花艺师、茶人、设计师等现场展示手艺,分享三峡非遗、生态手作、美学生活、城市烟火,打造山水一幅画的国际滨江山水城市意象。

记者获悉,这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古风歌曲,由孔令丽、刘金祥、李玉萍等6名作协会员创作,安姝琪、谭末秋、张晟等作曲,历时近一年完成创作。期间她们深入基层和社会实践,反复观摩体验,围绕传承与发展,通过艺术加工提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添古韵,让瑰丽的艺术珍宝通过吟唱走近寻常百姓,世代相传。

首先,从不同纬度展现非遗魅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织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月光寒,灯已阑珊,人间无味,梦里隔江南。锣鼓响,新戏开场,三尺戏台,恍若与子初见”,西陵区文联秘书长孔令丽谈她对《皮影做戏》的创作灵感源自汉武帝思念亡人李夫人,用皮影戏招魂。

其次,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创作题材主要反映宜昌和三峡地区风俗民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且看,谁穿过街巷,青苔斑驳时光浸润一砖一瓦,谁解开灯谜,千年往事解开灯谜……《西陵庙会》如《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山水长廊宜昌的美丽画卷。“谁走向人群,侧耳倾听路人商贩一问一答。谁落座台下,暖阳倾泻舞狮小伙一衫一褂”,庙会盛况映照中心城区西陵商贾繁华、人流如织,群众文化活动根植民间,欣欣向荣。

其三,初探“带响”的文学。以创新驱动文史之笔的表现新形式,驱动文学和音乐深度融合。“卿于陌上点胭脂,我在人间忆坊前,为谁情短情长,古梦难圆”,声声吟叹,便有“你的衣袂惊梦,素影笼袖,卷起春色满。你的彩笔意动,刀光起舞,如梦亦如幻。小城里看粉蝶低徊红墙照影青花醉眠”,廖廖几笔,《云上彩陶》跃然纸上。

“初次尝试古风歌词写作,比写诗歌和散文难”,词作者刘金祥感叹。他说打磨这首歌词用了几个月时间,下足功夫了解彩陶工艺,不仅观看彩陶制作,《青花瓷》歌曲听了不下一百遍。《长江号子》创作者李玉萍深有同感,表示自己虽然在清江河边长大,看惯了孤帆白影与拉纤,耳畔常有号子声声,还是将《川江号子》《沅江号子》听了个遍。不仅看视频,还到三峡人家现场观摩。《后皇嘉树》歌词出自屈原长诗《橘颂》,作曲家姚三水谱曲,旋律优美,经歌手深情演绎,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供图:活动主办方)

标签: 后皇嘉树 社会实践 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