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当AI能绘画、写剧本、生成视频,还有什么岗位的人不会被取代?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1-24 07:59:05

即便是非美术设计圈子的人,应该也听说了最近AI作画的火爆。

任何人,不需要有任何绘画基础,只要在开源软件上输入几个关键词,选择想要的画风,就能一键生成多幅精美作品,人人都能成为画家。如同AI已经在另一些凝聚了人类千年智慧的领域——比如围棋,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AI绘画也开始冲击许多画手、版权图库的饭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仅如此,现在还有AI作曲、AI编剧、AI续写小说、AI配音、AI虚拟偶像、AI电竞选手、AI药物研发……几年之后,没准导演在家敲敲代码就能生成一部真人电影。

AI克苏鲁

人和人之间的内卷已经不算什么,在拥有强大学习能力、迭代能力的AI面前,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了什么叫“降维打击”,科幻电影的经典母题正在现实中上演。

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人,才能不被AI取代?对于AI绘画这种处于版权模糊地带的作品形式,相关从业者和法律人士怎么看?

先来直观感受一下AI作画的能力。笔者最近参加了网上的一项图灵测试,测试内容为在一组组图片中,挑出每组里面AI生成的一张。读者不妨也试试——

图1

图2

图3

笔者学过一点CG绘画,结果整套测试下来,才得了45分……

以上四组图的正确答案是,图1左下、图2左上、图3右上、图4左下、图5右下为AI生成作品,其余都是真人画的。

我请教了几位自称已经练就一双AI识别慧眼的专业画手,众说纷纭。

“人像的话,主要看头发、手、刘海和眼睛的衔接处、衣服花边褶皱等,因为只有人类能理解这些构造的逻辑,AI是按照色块生成的,会有逻辑上的破绽或无效的细节堆叠。”

“人类画画有一个构思的过程,下笔会有顺序,有停顿,而AI作画有一种诡异的平滑感。”

“物品和风景可以看透视关系,或者是不是人的构图思维……”

“AI生成的东西没‘人味儿’,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灵魂。”

方法论看似有了,但在更多实践中,你会发现依旧很难分辨真人和AI的作品。上面这项测试有十五万人参与,平均得分只有36分。

这还只是中段位的较量,AI的上限远不止于此。

今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上,39岁游戏设计师Jason Allen借助AI工具Midjourney完成的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一等奖,遭到众多艺术家的抗议。两位评委表示评选时并不知道这是AI作品,但后来他们又说,即便知道也会把最高奖授予它。

获得一等奖的AI画作《太空歌剧院》

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已经能看到许多以“AI艺术家”自称的人。他们的作品精美、宏大,且已经逐渐形成一定作者风格。

笔者关注的一些“AI艺术家”

严格来说,计算机生成算法图片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由于今年一系列AI绘画工具的突破式发展,AI绘画终于开始被大众所了解、接纳、使用。2月Disco Diffusion上线,这款工具使用门槛略高,渲染速度也较慢,很快4月速度更快、更易上手的Midjourney问世,DALL·E 2内测,还有Imagen、Parti、Stable Diffusion、NovelAI、Make-A-Scene……国内也推出了即时AI、6pen Art、文心一格、滴墨社区等工具,国内外各个互联网巨头、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纷纷进驻这一蓝海领域。

粉丝借助Midjourney完成的作品,作者见图

AI作画在二次元风格上进步迅速。图源微博,作者见水印

在普通网友为AI绘画的突飞猛进而兴奋的同时,很多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全职或兼职画手、设计师,开始感到担忧甚至愤怒。

小璐是国内某二本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读学生,她在得知本文开头那个图灵测试的大众平均分只有36分时,表示自己“非常沮丧”。

“我高二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美术。当时家里人听说学数媒将来就业范围很广,就让我报了个美术班,说实话就是为了通过统考,突击一下,基础打得并不牢。他们说的结构不对、透视不对的,我想说你让我画我还远不如AI,把我的画放上去大家真的会挑不出来吧……绝大部分人其实都分不出AI和真人(作品),那不正好说明很多人是可以被AI取代的吗。

本来我就没什么画画天赋,现在AI已经发展成这样了,让我再学几十年我也追不上它,感觉自己真的很差劲。”小璐觉得,她已经可以放弃对美术功底的执念了,因为像她这样的半吊子美术生,一些基础工作已经可以被AI接手了。

一名画集出版人对于是否还需要学画画的看法

去年我们写过一篇“设圈”的调查稿(戳右可看→ 7万约一张画还不算什么,00后的“设圈”规矩看得我脑壳痛)。所谓设圈,大致就是客户/“亲妈”制定一个人设,然后去一些特定的平台找不同画师约稿,画稿形式包括头像、立绘、Q版、插画、壁纸、海报、Live2D、服饰设计等,一点点让心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富,像养大一个虚拟的孩子一样。

那次设圈之所以从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被大众注意到,是因为一个13岁女孩的家长称,孩子拿了家里70万元用来约稿,最贵的一张就7万块,这样的天价震惊了圈外人,很多网友难以理解为什么约一张画要这么贵。

该事件中7万元一张的约稿。家长与画师协商退款后,该作品又进行了二次售卖

不只是设圈,对于画稿的需求会广泛出现于各个圈子、各行各业。比如杂志、图书需要插画,线上、线下活动需要宣传海报,原创品牌的服装鞋帽、各类日用品需要请人设计图案,一些喜欢彰显个性的网友、情侣想找人设计头像、NFT、壁纸、社交页面背景等等。

顶级画师、工作室的约稿价格是很贵的,像游戏英雄皮肤的海报、电影主视觉海报,一张都是万元起步,因为它们对画师的审美和创造力、作品的精细度要求很高,经常需要反复沟通打磨。普通画手达不到这个水平,很多人只是把画画当作一项爱好或者增加收入的兼职,像米画师上的约稿报价,系统限定最低50元,淘宝上几块钱画人像的小店比比皆是。

现在有了低价甚至免费的AI工具,人人都可以自己批量生产画作,无疑会断了一部分画手的财路。国外已经有杂志开始将全部插图换成AI画作,只支付了AI软件的会员费,效果竟然不错。

两位买家评价电商平台上一个出售AI绘画工具+指导教程的店铺。如果是在设圈的话,“亲妈”一天可以用AI工具自己画几百张图……

据《中国AI绘画行业调查报告》,超过一半用户从未为AI产品或服务付过费

画手十几年、几十年积累的功力,一个AI软件几天就能轻松超过;画手画一张画需要很多天时间,AI已经进化到几秒钟就生成完了。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让AI来画的话,它可以根据你的关键词描述画出一千种哈姆雷特,任你挑选。

百度的AI绘画工具展示案例

但这样的降维打击还不是最激怒画手们的点。AI绘画之所以遭受全球大量画家、艺术家们的激烈抵制,是因为AI的本质是模仿学习,它的迅猛进步是建立在亿万人类作品数据源的基础之上的,等于是偷人类画手的智慧果实“喂饱”了它,而它现在在反过来蚕食着人类,形成一个伦理悖论。如果任由AI窃取人类的智慧结晶,让资本尝到甜头,未来的世界将“再无艺术”。

一些AI作品中甚至能被看出具体艺术家的风格、作品局部,因此有人斥责AI绘画是剽窃狂、缝合怪、“碎尸拼接”。

说到抄袭剽窃,接下来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AI绘画作品的版权?

生于美术世家、《大圣归来》美术指导朱晴在微博发表对AI绘画的看法

我们在设圈那篇文章里写过,设圈小圈子内对于“版权”的规矩非常之多,是自用还是商用,是亲生还是二转,是买断还是拼车,价格都可能不一样,尽管很多初级画手的作品其实也能看出模仿甚至描图的嫌疑。

AI绘画的版权争执则转向另一种荒诞——AI剽窃画手,画手薅AI羊毛,网友搬运画手的AI绘画……形成一个明目张胆互相白嫖的奇怪局面。

画师们的图被投喂给AI,成为一种光明正大的洗稿方式

如果像上图中那样,画师发现自己的作品疑似被投喂给了AI,或者是某些AI作品与自己的作品有高度相似性,这样的版权官司是否会很难打?

娱理工作室就此请教了在版权、艺术品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法律界人士、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景健。李律师表示:“我认为的确会很难。对于包括AI绘画在内的AI生成物的版权归属问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侵权认定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还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对于传统的著作权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李景健律师认为,种种关于AI绘画在版权方面的争议,核心其实是两个问题:1,AI生成的绘画是否能够被认为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果是,它的作者是谁?2,AI生成的过程中,必然要利用在先的作品(目前基本都是人类创作的),那么使用到了何种程度,可能会构成版权的侵权?

微博网友分享AI绘画作品

“这两个问题在技术上和学理上其实都相当复杂。

第一个问题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在现行著作权法中,创作作品的主体只能是人,而不能是人工智能,因此赋予AI绘画著作权的前提,是必须解决AI绘画的主体问题,而这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在各国的实体法上,也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积极探索。

早在2019年,本所的同事就在伦敦召开的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议(AIPPI)年会中,参加了对于AI生成物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协会成员方的报告,决议认为:

AI生成物只有在其生成过程中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且在该生成物符合受保护作品应满足的其他条件下,才能获得版权保护。对于生成过程中无人类干预的AI生成物,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AI生成物,不应因为其由AI生成而被排除在现有邻接权的保护范围之外,只要该AI生成物符合获得邻接权保护缩影满足的条件,就应当获得保护。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AI绘画早已不再是简单地对既有美术作品的拼贴,AI在生成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学习’过程。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中,这些AI的学习集可以被压缩到数G、甚至未来可能被压缩到数百M即可离线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与即有作品存在相似,这种相似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接触·’,也是现有的著作权法体系下难以解决的。”李律师说。

娱理工作室咨询了几位平日工作中会有约画稿需求的人士,对方均表示目前还没有尝试将AI作品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因为版权尚不明晰。

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画风差别巨大——其实,人类绘画作品的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也是复杂的

假设,有淘宝店铺想把AI画作做成衍生品进行售卖,或者是线下收费演出使用AI画作作为宣传海报,这样的商用是被允许的吗?

李景健律师回答称:“AI绘画是否可以商用,主要取决于平台用户协议中的相关规定。

例如,国内的‘百度文心’平台的服务协议中,就明确写着:

4.您同意并承诺,本服务以及因使用本服务所取得的任何产出或成果,仅限您本人用于学术测试目的,未经我方事前书面同意, 您不得将本服务以及前述产出或成果用于任何商业或其他目的与用途,且不得自行或透过他人以任何方式或载体向第三方披露、提供、转发、传播或公开。

5.您理解并同意,基于本服务产生的知识产权与相关权益,均归我方或我方关联公司所有。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依据该协议,那么在该平台生成的AI绘画,未经平台许可,不仅不能私自商用,甚至非商业性使用也会受到严格限制。

很多国外的AI绘画平台用户协议中也有类似约定,有的尽管没有‘百度文心’这么严格,但对于商业使用通常也有一定限制。

例如Midjourney平台中,官方发布的图片版权说明中显示,用户利用平台生成的AI绘画,将会自动将版权授权给平台使用;付费会员生成的作品可以商用,而非付费用户生成的仅能进行非商业性复制和分享。”

既然AI已经如此强大,未来它会接替一部分画手的工作吗?

前几天,知名插画师老累(@理查不接稿不接广告)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系列观点,其中AI将替代“低端画法”的说法刺痛了不少网友。随后禾野、花噎菜、乌合麒麟等画师也加入了争论,#老累 禾野#登上高位热搜。

老累的微博引发争议

乌合麒麟发文

“低端”这个词固然不中听,但AI对一部分画手的生存威胁确实存在。

老累在后续的一些微博中继续表态,她认为美术是比任何流水线行业都吃个人技术的行业,底层劳动力时刻都容易被刷掉,这甚至和AI都没关系;这几年绘画行业的油水太溢出了,导致大量没什么坚持的人在下游摸鱼吃小虾。

“只能你亲自试试,不合适就早点换。如果连试的资本都没有,真的不推荐。什么‘希望环境能实现靠绘画吃饭的自由’,这种话真的太超出时代了,哪个职业是这样的啊?哪个环境是谁支撑的可以有这种自由啊?凭什么画画行业必须这么理想啊?”老累说。

AI在一些前期设计环节可能有着成本和效率优势,老累和漫画家于彦舒都提到,未来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新岗位是给AI生成图收尾改错的人,“专门为AI擦屁股”。

其实不止绘画,关于AI是否能取代人工的争论,在许多行业中都上演着。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围棋,AlphaGo已经战胜过李世石、柯洁等人类顶尖选手,今年9月韩国“围棋天才少女”金恩持被质疑在线上比赛中借助了AI的帮助,后来她承认作弊,被禁赛一年;

现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棋手申真谞绰号就叫“申工智能”,他在对局中的表现与AI有极高的重合率。现在在围棋界,棋手与AI交手,研究AI,每次对局后把棋谱导入AI复盘、分析每一步的胜率已经是常见训练方式。AI已经彻底颠覆了围棋比赛,它既可以是陪练,也可以是教练。

还有电竞比赛。马斯克成立的OpenAI组织研发的AI系统在Dota2比赛中击败人类,谷歌旗下的AIphaStar在《星际争霸2》比赛中战胜人类职业选手。马斯克认为电竞比围棋更复杂,更需要实时决策能力,而这正是AI擅长的。

阿里2015年就推出了“编剧机器人”,国内外已经举办过不少“AI作曲大赛”。AI甚至都已经能直接生成视频片段,有软件输入200个左右词可以生成2分多钟的复杂长镜头,还有的能把二维动画无缝转化成三维真人、乃至任何你喜欢的视觉风格、景别角度等。

几年之后,没准导演在家敲敲代码就能“拍出”一部真人电影,“AI大电影”似乎并不遥远。

什么都能一键AI的时代,越来越多职业的人正在被摧毁信仰。

人类究竟该怎样与AI相处?平静接受它的到来,齐心抵制资本推动,亦或是找到某种和平共处、互促成长的方式?

有画师表示,尽管她内心很抵触一键AI,但在实际创作中,也开始习惯利用AI来找灵感,因为AI背后是浩瀚的数据库,生成的每张图都如同开盲盒一样,能激发新的灵感,比自己冥思苦想要快一些。还有影视制作者表示,也许用AI生成一些前期概念图、氛围图、分镜头,可以提高跨部门沟通效率。

AI的学习速度是惊人的,AI生成视频的技术也会像这几个月的AI绘画一样,越来越成熟。再畅想一下,未来青年导演在创投上展示样片、导演与投资方沟通拍摄方案和预算,或许也可以考虑AI生成样片?

韩延导演拍摄《动物世界》时,有一场追车戏在原剧本里只有三行描述,但实际拍摄起来非常复杂,拍了15天还没完成。为了向制片人陈祉希申请追加预算,韩延用乐高和手机拍了一段样片,让制片人能直观感受到拍出来的效果值不值得加钱,最终导演成功申请到了预算。如果几年后AI就可以生成这样的短片,是不是也不错?

早稻田大学电影博士、现回国从事电影编剧策划工作的李子峘告诉娱理工作室,目前他在工作中还没用到AI,但未来不排除会使用。

“编剧里的很多结构性工作或许可以交给AI,因为编剧比小说更加模块化。说实话,很多业内人都不一定懂编剧的基础框架,如果真有AI能一键生成一个模板,沟通时反而能容易理解一些。”

但李子峘也认为,目前AI赢面不大,在艺术创作上还无法真正取代人类。

“表达这件事太个人了,我们看作品,很多时候就是看某个特定的人如何去诠释一个故事,从中能看出这个人的人生经历。

比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见,他们很激动,这样一场戏,山田洋次就敢给大远景,这就是‘作者的理解’。AI当然可以穷举出各种可能的镜头,但这样一来,和不穷举也没区别了。最终做出艺术判断的还得是人,AI目前还替代不了人的选择。

如果未来AI连人情世故里的所有细节都掌握了的话,那人类要恐惧的就不是AI来抢工作的事儿了,那就成了The Matrix(《黑客帝国》)了。”

但愿在未来,人类不会沦为AI的“电池”。

标签: 著作权法 绘画工具 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