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执棒朱慧玲独唱百余人合唱,马拉松式的马勒第三交响曲美在何处?-全球头条
作为一个试图把宇宙万物都写进音乐的交响狂人,德奥音乐代表人物马勒的交响曲作品,以规模庞大和高难度、高硬件、高挑战的特性在世界范围内的上演往往成为令人瞩目的音乐盛事。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马勒的9部交响曲已有7部先后在这里奏响。12月8日,马勒第三交响曲将在其首演120周年之际首次亮相东艺舞台,由享誉国际乐坛的指挥家许忠执棒苏州交响乐团,携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以及上海歌剧院合唱团、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共同上演。
郑明勋、杜达梅尔、马泽尔、哈丁、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等大师与乐团都曾在东艺献演马勒的交响曲。马勒第三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至1896年,这是一部马拉松式的作品,也是马勒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一首,仅第一乐章就超过30分钟,相当于一整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六个乐章总长达100分钟。
(资料图)
1902年,完整版的第三交响曲在德国克雷菲尔德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担任指挥,一经首演便引起了轰动。
有人评价马勒第三交响曲是“哲学与艺术的交融”。整部作品以不同主体的视角描绘大自然,音乐之中富含哲学内涵,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观。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中还能听到哲学家尼采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马勒带来的深远影响。
图说:许忠
许忠表示:“听众可以从马勒的音乐中体悟各自不同的心境。”百余年来,马勒的作品成为众多指挥家、乐团争相演绎的热门。作品本身的庞大体量与复杂性也成为指挥家们检验自己的标杆和测试自己水准的试金石。作为享誉国际乐坛的中国指挥家和钢琴家,许忠与苏州交响乐团在过去多年里多次合作,一起留下了无数经典现场。苏州交响乐团成立于2016年,许忠认为,一个年轻乐团所具有的那种青春气息,对生命力的勃发、热情热切的表达,可以平衡马勒作品中厚重的一面,这反而是一种优势。
马勒第三交响曲依旧是一部动用庞大交响乐团、女中音独唱、童声和女声合唱团的巨制。除了指挥和乐团的高水准演绎外,此次东艺的音乐会上,著名旅欧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将加盟担任独唱,百余人将携手合唱。
图说:朱慧玲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音乐会叫好叫座却稀有难遇?合唱交响曲音乐会因其磅礴的气势、恢宏的意境总是备受追捧,但组织一场这样的大型音乐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庞大的交响乐团以及曲目所需的不同声部男女歌唱家外,还需要协调安排上百乃至上千人的合唱团加盟助阵。
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这部史诗般的欢乐颂歌,第一次将独唱、重唱、合唱等声部与交响乐完美结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开创了合唱交响曲创作之先河,并因此影响了许多后世作曲家,特别是与其相差90岁、处于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末端的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这位被誉为“继承贝多芬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家”,在其创作的9部交响曲中,有3部为合唱交响曲,含有合唱乐章,分别是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三交响曲以及第八交响曲“千人”。
图说:苏州交响乐团
幸运的是,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这样的合唱交响曲音乐会曾多次发生。从宏大的开篇,到赞美诗般温柔而充满力量的末乐章,被称为马勒所有交响曲中最扣人心弦、最具歌唱性的第三交响曲,在其首演120周年之际,终于将在东艺展现其绚烂瑰丽的音响色彩与令人着迷的艺术哲思。(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