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跨语际性”视阈下的社会翻译学研究-每日精选
社会翻译学于20世纪70年代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提出,至90年代,西方多国学者开始致力于社会翻译学的研究。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社会翻译学研究方面起步稍晚,但如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下,“跨语际性”成为社会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包括文化差异性、语言多样性等方面。在“跨语际性”视阈下,学者们开展社会翻译学研究需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外来语言现象、文化习惯等对本国语言文化造成的影响,才能够充分、深入地了解社会翻译学的内涵本质。然而,在当前学者们研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出“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资料图片)
“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翻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着社会翻译学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
其一,概念内涵模糊不清。一方面,“跨语际性”长期被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或是一个研究视角,而针对“跨语际性”的系统研究十分匮乏,导致“跨语际性”的内涵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其概念也易被学者们混淆。另一方面,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社会翻译学”与“翻译社会学”在概念内涵方面常常存在疑问。一些学者在同一个研究中,还同时使用“社会翻译学”和“翻译社会学”,称谓上仍然没有统一。
其二,研究方向过度偏离实际。由于我国社会翻译学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使得我国学者在开展社会翻译学研究时,会过度借鉴西方国家学者们的研究路径,导致中国与西方学者开展的研究方向基本类似,无法突出汉语言文学特色。此外,随着社会翻译学研究方向的拓展,有些学者想法新奇独特,想将研究立足点转移到社会文化历史语境。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同时,社会翻译学研究将逐渐脱离最重要的译本,从而导致社会翻译学研究出现“天马行空”的现象。
其三,研究方法趋于社会学路径。社会翻译学研究应是从社会学角度对翻译学的实践、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然而,当前学者们将社会学研究路径套用在社会翻译学研究中,导致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方式方法趋于模式化,更多地从外部关系来探讨翻译学,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翻译学的人文性研究。此外,如果社会翻译学研究仅仅局限于社会学路径,限制多样化的理论研究方法,在“跨语际性”背景下,将使得翻译学研究过于片面,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策略
针对社会翻译学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内涵、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策略,以实现“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第一,社会翻译学研究要深入探讨概念性问题。首先,针对“跨语际性”的概念,学者们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必须要明确其包含的“语码转换”和“语码啮合”两大概念,同时让这些概念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形成统一的认识。其次,将“社会翻译学”和“翻译社会学”区分开,对两种称谓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区分并明确它们各自的本质内涵,真正地从基本概念研究做起,将学术研究做实做透。此外,学者们应正视“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中仍存在的概念模糊问题,避免出现含糊不清的概念。
第二,社会翻译学研究要适度地回归译本。笔者认为,社会文化性研究只是社会翻译学研究的一种角度,且不是唯一的研究角度。“社会翻译学”本质上是“翻译学”的衍生,研究对象虽然不能仅限于译本,但也不能完全地脱离译本。因此,社会翻译学研究不应将社会文化性无限拓展,而忽视了译文的重要性。只有把握住译本以及其人文价值,社会翻译学研究才能保持一种人文的品格和审美的维度。
第三,社会翻译学研究要契合我国实际。诚然,西方国家学者提出了社会翻译学,并更早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但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形成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不应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类型。同时,在“跨语际性”视阈下,语言现象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均会对我国社会翻译学研究带来冲击和挑战。因此,社会翻译学研究要结合我国的风俗习惯、文化现象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才能有效地凸显中国文化特色。
第四,社会翻译学研究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方面,认清人文方法是社会翻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事实,该方法是通过理解和体验来探寻译本中语言的意义。另一方面,真正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理论,才能巧妙地将其运用在社会翻译学研究中,以社会学角度阐述语言翻译现象,从而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此外,社会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翻译学研究,要服从理解和体验的一般性人文方法,但具体研究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跨语际性”社会翻译学研究中抵制性、变革性、包容性功能研究。
结语:社会翻译学研究是两种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既要坚持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立场,也要维护不同学科的独立性。而“跨语际性”视阈下的社会翻译学研究面临的研究困境更为复杂,使得研究难度大大提高。因此,“跨语际性”视阈下社会翻译学研究更应把握概念内涵、译文价值、方式方法等关键点,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文是2022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重点项目);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明传奇戏曲《牡丹亭》英译研究(22YY02)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课题:“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语言服务者译后编辑能力构建研究(22YB24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