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亮点纷呈-环球聚看点
近期,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开展的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一期)工作顺利结束,普查成果丰硕,亮点纷呈,部分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在全国领先。
【资料图】
一、建立基于语义和本体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追溯技术与采集系统, 发现和识别潜在资源体
文旅资源在空间和非空间上具有构成本体、成因本体、事件本体、共生本体、伴生本体、相交本体等语义关系,建立资源间的空间语义关联关系与关联树技术,并通过典型资源与环境等耦合分析,识别潜在资源的边界条件,建立资源-环境间的关联关系,为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分析、识别提取潜在资源奠定基础。
基于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耦合认知分析,提出基于人地关系、资源本体、知识图谱、语义关系和尺度效应的资源单体认知、划分、提取与分类模型与方法,以及基于资源空间结构聚合与组合特征、基于景观分类体系的集合体分类方法等,为资源普查的覆盖度、完整度提供有效支撑。
二、创新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模式和方法体系,优化普查流程,提高资源普查效率和精度
依据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规程》《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等技术文件,对普查流程进行创新优化与改进。
综合运用GIS、RS、大数据、知识挖掘等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和知识图谱的“室内+野外”调查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资源核查补报系统、资源采集审核系统下发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规则整编的资源预名录,野外实地进行资源核查、补录和属性信息采集,使普查流程便捷化、精确化、高效化,大大缩短普查周期,提高普查效率与精度。与传统普查模式相比,节省大约2-3个月的普查时间,提升大约30%的普查效率,并可实现资源普查数据的动态循环管理。
三、国内首次制定面向对象和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资源分类标准体系
自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出台,2017年国标修订及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类型更趋多样,特别是像宁夏这类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其资源类型早已超出了国标的分类范畴,需要更精细化的资源分类体系。
面向宁夏地域文化和旅游特色,基于国标分类体系,扩充、优化、改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分类标准体系,国内首次制定了面向文旅深度融合与宁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实体、非实体分类标准及集合体识别与评价标准,对其他省级文旅资源分类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四、建立基于典型特征和遥感分类的资源提取方法,针对可进入性较差区域,查漏补缺
宁夏自然环境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贺兰山区、六盘山区、腾格里沙漠、黄土沟壑区、罗山自然保护区等受限于自然环境、交通因素等影响,可进入性较差,对资源实地普查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对于文旅资源集聚分布但可进入性较差的深山区、沙漠区、保护区等,设计分区-分层-分点方法,选择典型资源,获取其主要识别特征,应用卫星影像建立其影像标志,由点到面提取同类资源点,对可进入的进行实地验证,不可进入的基于资料、专家、本地熟悉人员进行资料认证等,实现资源不重不漏、全面普查的目标。
五、建立多维度、多尺度文化和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体系,科学评判资源本底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从传统的针对文化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评价、资源单体等级评价,到文旅资源集合体、集聚区和组合区等多尺度评价,并结合多学科、多平台理论与技术,建立单体-集合体-组合区综合评价方法,在数量、规模、质量等单体分析基础上,基于集群环境、格网环境和开发条件环境、自然地理单元的综合价值评估,提出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总体方向及优先序。
从空间角度设计了基于环境和开发条件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二次评价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条件要素下资源开发方向和开发时序,实现单一资源、集合体资源、组合区资源等不同尺度下的开发定位、开发路径和方式,以及基于格网的资源评价和管理方法,可更好地掌握文旅资源的本底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科学服务于未来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决策。
六、科学区分资源-产品相关概念,建立资源-产品转换关系以及基于产品的资源认知、提取方法体系
传统旅游资源普查常把景区、景点视为资源,混淆了资源与景区(产品)之间的概念,一直也是资源普查和景区提升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旅游产品中提取文旅资源一直是难题,本次普查剖析了旅游景区本体结构与各组成部分,设计了景区内部文旅资源识别和类型判别方法,基于建立的旅游景区本体结构和认知体系,建立了基于尺度效应的文化与旅游产品中资源的获取方法路径,也为今后资源-产品的转换关系图谱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七、首次建立资源普查质量控制体系并应用,对普查成果质量进行控制与检验
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数据质量控制是保障普查成果科学、完整、客观、准确、规范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查成果质量是衡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成效的关键,是保障文化和旅游资源评价准确可靠的基础,是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
引入基于科学抽样、大样本和大数据挖掘、遥感分析等方法的质量控制,建立了“资源获取-整编-检验”一体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将地理相似性、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技术用于文旅资源普查中,设计了基于样本核查、抽样检验等模型和技术方法,确保普查成果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以及做到宁夏文旅资源全覆盖、不重不漏。
八、设计了基于文旅融合的资源分类、普查、评价、质控与应用的省级文旅资源普查成果体系
本次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结合宁夏地域文化特色,包含了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从资源分类标准体系建设、资源调查与信息采集、资源数据库建设、资源分析与评价、资源质量控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形成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文旅资源普查流程体系。
开展了多尺度文化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从传统专家打分获取文旅资源本身价值到基于资源开发环境、开发条件的二次评价,创新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更科学、准确地揭示资源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与保护价值。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旅游规划、文旅产业发展等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文中图片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