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徐家汇书院探营:在传统名称下的现代图书馆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2-17 21:23:17

徐家汇书院外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资料图)

“书院”,在传统中是一个以刊藏典籍、教化育人、研究传播为主要职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今,“徐家汇书院”的名字在繁华的徐家汇百年圣依纳爵教堂广场一侧出现。这栋建筑周遭由细长的翅片包裹,与周围现代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与车水马龙的街道又是动静的结合。这里,也是徐汇区图书馆的新馆,徐汇区图书馆负责人房芸芳透露,“徐家汇书院”这五个字是他们从古籍史料中找出的徐光启手迹字体,其中,“汇”和“院”由其手迹拼字而成,ZIKAWEI 这个英文名是属于上海方言加威妥玛式拼音法(由英国人威妥玛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体现了徐家汇作为海派文化发源地的历史痕迹。徐汇图书馆新馆——“徐家汇书院”年底将对公众开放,昨天,记者先进入了建筑内部一探究竟。

城市修复

徐家汇书院由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设计,这家事务所在上海的项目还有西岸美术馆、洛克·外滩源等。

书院内景

在设计师的眼中,每一座建筑都是城市建成环境的一部分,就像每个演员都是整出舞台剧的一部分,如何平衡新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方介绍:在设计之初,团队就专注于“城市修复”,充分尊重这些保护建筑在区域的历史价值。一方面,新建建筑位置、体量以及前场的景观设计,塑造了一个以教堂为主导的规整的城市广场;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与教堂主楼的26米高度——尖顶51米形成竞争,将新建筑的高度控制在18米。

开朗现代

进入书院,眼前顿时开朗,大面积巴西利卡风格的中庭空间,长28米、宽8米、高14米,平面呈长方形,屋顶是穹形,左右两侧是对称的立柱支撑。如此大的面积不仅体现在平面上,更体现在垂直的空间上。中庭直通三层,两侧是八个特色主题书架阵列,再向外延伸是阅读大空间。

“光启之门”艺术装置

对土山湾博物馆镇馆之宝土山湾牌楼进行艺术化再造的“光启之门”装置作品,让这个历史空间与现代气息交融。土山湾牌楼形式沉稳端庄,是展示中国传统建造工艺的大作。“光启之门”通过现代先进设计与建造技术对传统进行新的演绎。一方面,用新数字化设计手段,对其形态进行解构、抽象和重新生成,形成了网格化镂空的新牌楼形象,云翼的加入,使整体形象更显轻盈通透,与原本沉稳厚重的土山湾牌楼形成互相的映衬。另一方面,新的3D打印建造技术呈现了晶莹剔透的网格化牌楼新形象,呼应了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工艺的主题。“光启之门”核心主题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传统与未来的呼应,既表示对徐光启的致敬,又表示对未来的期盼。之后还会有20多米长的“海上书桌”进入中庭,犹如海派文化的百年记忆通道,以充满仪式感的空间再现徐家汇百年文化记忆。

书院内景

两侧八个特色主题空间取名为“光盒空间”,一侧以“建筑可阅读”为主题,以融合书架的形式展示徐汇、徐家汇的历史文脉和城区巨变;另一侧以“徐汇文脉”为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从徐光启开始的徐汇文化名人灿若群星。

第二书房

书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让阅读服务更智能、更方便。一楼开放式廊道打造24小时阅读区,可以做到全天候自助借还、预约借书。

地下一楼还有全上海公共图书馆中首家启用的智能书库,无需传统排架手段,读者通过小程序提前预约想借的书籍,机器人就可以精准取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书院还试水虚拟图书馆,在手机端读者就可以进入实景式书架,随意浏览在架图书,检索并快速导航图书所在书架,找到心仪的图书。

书架上的智能装置

大门入口处两侧的书架上,陈列的分别是读者为徐家汇书院推荐的好书,以及图书馆员为读者专门推荐的书籍,旁边就是推荐语,这也是开馆前图书馆向社会广发英雄帖征集而来的。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徐家汇书院“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开放灵活的空间布局、复合性多元化功能、舒适温馨阅读环境,让人期待这间“市民的第二书房”。(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标签: 工作效率 图书馆服务 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