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公共 | 广东江门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暖人心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2-12-30 11:05:29


(资料图片)

近日,“油画风景的写生与创作”第二期油画班公益课堂作品展在广东省江门市文化馆展出。从今年7月至9月,参加该公益课堂的学员在江门市知名画家的指导下,通过示范讲解、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形式,掌握了油画知识与绘画技能,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直以来,江门市文化馆致力于把文化带到群众中去,让更多人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据悉,免费的艺术培训已经成为江门市文化馆的文化名片之一。目前,该馆共开设有20多个培训班,包括成人非洲鼓班、成人礼仪班、成人美术班、少儿戏剧表演班等,并且每年都增设新课程。这些培训课堂受到了群众的喜爱,每回开课,名额总是被一抢而光。

江门市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曾藏身于江门市堤东路。上世纪90年代初,该文化馆搬迁到江门最有文化气息的港口路文化城。2019年搬迁到五邑华侨广场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兴盛和发展的江门市文化馆,打开了江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江门市政府提出“四馆整合项目”重点工程,其中之一便是江门市文化馆新馆改造项目。新启用的文化馆新馆实际使用面积达1.3万平方米,设有文化剧场、多功能厅、舞蹈室、活动室、培训室等功能区,具备办公、演出、培训、讲座、展览等文化功能,提升了江门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江门市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江门文化馆新馆的落成为江门文化艺术发展注入新活力,对提升江门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江门市文化馆形成了馆内馆外结合,覆盖城乡、惠及不同年龄群众的文化品牌矩阵,将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如今,江门市文化馆每年开展大型活动达30场以上,并形成了“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沙龙”“高雅艺术进校园(景区)”“周末大舞台”“优秀摄影、音乐电视作品巡展”等一系列深得群众喜欢的活动品牌。

走在江门的公园、河堤边,经常可以看到群众文艺表演者唱歌、跳舞,那是江门市“十分钟文化圈”。“如同‘快闪’活动一样,一个音箱,一群表演者,一个空地,就可以开一场‘说来就来’的表演。”江门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自“十分钟文化圈”文艺演出活动启动以来,江门市文化馆不断深化“十分钟文化圈”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确保平均每月开展10场以上“快乐文艺小分队”惠民演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务。凭借多点开花的演出模式、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十分钟文化圈”在江门市民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群众点赞其为“散步十分钟,精彩一小时,快乐一整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活跃群众文化,江门市文化馆鼓励、动员、组织各类业余文艺队伍参与到活动当中,培育了以江门交响乐团和江门话剧团为典型的基层文艺团队。近几年创排出《县令丁积》《铁骨丹心林基路》《赤胆忠心龚昌荣》3部大型话剧。这3部话剧巡演超80场,还在多个网络平台展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其中《县令丁积》获得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银奖。此外,该文化馆推出的音乐MV《鸟的天堂》获得“感动中国——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选拔活动”一等奖。经过多年沉淀,江门市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艺术团队从无到有,如今发展壮大,至今已有42支队伍,共计成员609人。这些文化志愿团队活跃在江门市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成为江门市志愿服务力量的中流砥柱。2021年全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98场,全年志愿者服务总时长为1万多个小时。

为了打破公共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江门市文化馆还加强了数字化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培训等服务,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近3年,该文化馆多次举办线上展览、线上培训、线上演出等活动,使公共文化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江门侨乡这方热土。该馆拍摄的《人文江门——启超故里话启超》等10个作品荣获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拍手”优秀学员作品,被收录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库,并在“文化中国微视频”平台进行展播。

在非遗保护方面,江门市文化馆与高校紧密联系,通过“馆校共建”合作模式,打造了“非遗创意课”系列活动,持续为当地非遗热度升温。文化馆也获得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会员单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 “非遗少年说”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文化馆置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热潮,希望以侨乡文化艺术新品牌,继续打造艺术精品,以文艺惠民,为江门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江门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 文化艺术 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