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评丨“毒小说”可休矣
近日,一部缉毒题材的网络小说引发了巨大社会争议。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为给缉毒警察男友报仇自发当卧底,和毒枭恋爱并将其送入监狱的故事。其中对于爱情的描绘,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对毒贩的怜悯。目前,这部“赞美毒贩爱情”的小说已被下架。
事实上,该小说“翻车”并非偶然现象。近日另一部网络小说也因涉嫌美化南京大屠杀战犯,遭到了全民“围攻”。
(相关资料图)
伴随中国网络读者群体持续壮大,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小说也多如“过江之鲫”。玄幻类、修仙类、言情类、武侠类、都市类,可谓应有尽有。在海量小说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情节离奇、古怪、独特等不走寻常路的主题。
一些网文作者尝试“剑走偏锋”,本来没什么不对。网络小说也是文学,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只会因循守旧沿袭前人足迹,或不能跳脱出同行的逻辑,那就无法“破万卷”,难免“行而不远”。
文艺理论上有个概念叫“陌生化”,就是有关文学创新的重要理论,即打破一般常规逻辑,用艺术技巧和手段带给读者感官上独特刺激以及新鲜感受。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就是“陌生化”叙事的重要代表。西方文学作品出现有关地球毁灭的叙事时,往往是人类舍弃地球“跑路”,中国人却是带着地球一起从太阳系“出逃”。“与众不同”的风格,不仅让《流浪地球》被几十个国家翻译出版,电影在北美等地上映后也同样被打出高分。
得益于“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我国的网络小说自诞生之日起便呈现百花齐放。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出海的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万部,读者多达数1亿,已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些网络小说在海外“圈粉”同时,也向海外讲述了动听的“中国故事”。
不过,文艺创作的“陌生化”绝不是百无禁忌,也不是毫无底线。我国古人讲“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不难看出,文学自古就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和价值导向功能。放眼世界,文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打开东西方交流的钥匙。何况,一些“流量担当”的网络小说,还可能被改编为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受影响的群体相当庞大。“敬畏文字”,应是网络小说创作时最起码的底线和原则。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云南保山边境管理支队一线的缉毒一等功臣讲述坚守边境一线、打击跨境毒品犯罪背后的故事。(中新社资料图片 刘冉阳摄)
缉毒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警种之一,是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难得的一束光;抗日烈士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中华民族危亡时刻的拯救者。近日被曝光的两部网络小说,无论是否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而追求新奇情节和主角人设,但都震碎了“三观”,传递了不正的风向,更是对英烈们的不尊重。
这两部“毒小说”虽被扒出来了,但“毒小说”恐怕不只这两部。相关部门要加大严查力度,从出版社到网络平台也要以此为戒自查自纠,每位网络作者更要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网络世界并非任性之地,“吃相”不雅不会有出路,“毒小说”可休矣。(完)
作者/骆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