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意变诗意,何不失意变诗意——纪念苏东坡诞辰986年-当前聚焦
今天,是我们的“宝藏”文学家苏轼986岁的“生日”。他笔下的诗词文赋,永远被我们挂在嘴边,也永远在国人心间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苏轼像
《如果国宝会说话》新年特别呈现“《黄州寒食帖》”一集播出后,#横长近2米的苏轼寒食帖有多美#的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相关资料图)
苏轼《寒食帖》中的两首寒食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两年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送黄州友人潘大临赴京城汴梁参加省试,写下了:“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的句子。
“风流帅”可谓是后世对于苏轼最完美的想象。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受到构陷,被关入御史台狱,雪片般的弹劾飞向朝廷。原本受人追捧、传唱的诗词歌赋,瞬间成了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罪证”,亲友断绝,路人侧目,从一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瞬间跌落到尘埃里,五个月的监禁,史称“乌台诗狱”。
出狱后的苏轼,被贬到黄州,今天的湖北黄冈,做一名团练副使——是安置贬谪官员的虚职。所有光环、美誉、清名,一夜之间全部剥干摘净。
“高开低走”用来形容苏东坡的一生或许不恰当,但肯定会有人认为这样的人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我们看一下东坡的履历,二十一岁以第二名高中进士,得到文坛巨擘欧阳修、梅尧臣的赏识,参加制科考试摘得第三等(一、二等为虚设),时人誉为“百年第一”。一时间名满天下。
乌台诗案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苏轼的境遇急转直下,贬谪黄州、调任汝州、再任杭州、远赴惠州、儋州,既不融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其间又经历丧子之痛。
有人说儋州在海南,海南风景很好啊,殊不知那时候的海南食物匮乏,疫病流行,已经潦倒到要挖生蚝充饥,还要写信给儿子,让儿子不要说出去,免得大家都来抢。吃不起羊肉,吃羊脊骨剔下来的肉丝,还说味道像螃蟹。
苏轼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可他却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的一生潇洒又认真,潇洒,是把人生看成花开花落的东栏梨花;认真,是拼命守住这份清明。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结尾处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唯有东坡词,最抚凡人心。
壹
总有一些时刻
会照亮我们的心灵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也曾如我们一样,在深夜留下无人听闻的叹息。
他也曾和我们一样,想过“诗和远方”的生活,在烟波江湖中度过此生。
对于历尽宦海风波、九死一生的苏轼来说,在这个普通的夜晚,听到江流的声音,内心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白天的忧愁和烦恼,人世的得失荣辱,刹那间被一笔勾销。
我们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照亮我们的心灵。
贰
诗酒趁年华
望 江 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四十一岁的苏轼说:“诗酒趁年华”。这是多么有少年气的一句话,照亮了近一千年的时空。
人可以老,但心不可以老。
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且将新火试新茶。
当有所作为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奋斗;当遭遇低谷时,就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好。
人生很长,总有坎坷要过;人生很短,怜惜眼前,不负春光。
叁
人生要有浩然气
水 调 歌 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一点浩然气。
一个人只要能保持着内心那点清明,就能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眼中有光,心中有风。
肆
人生如逆旅
临 江 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是一座客栈,你我都不过是在此处歇脚的行人。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颦眉不前了呢?
苏轼说,就算“天涯踏尽红尘”,我们也应该“依然一笑作春温”。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即便是一个行人,也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伍
定风波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最为人称道的词之一,无数人在这首词中读到了自己,它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苏轼和诸友人出行,中途遇大雨,同伴都去躲雨,只有苏轼不以为意,泰然自若,在雨中迎雨而行。
在这场风雨中,虽然只有竹杖和草鞋,但又有什么可怕的?
即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只要步履不停,管它是雨是晴。
苏轼的词,每一阙皆可换酒。
他就像我们的“嘴替”,把我们对生活每份说不出口的感受,都化作了内心的光亮,不断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苏东坡就是这样,把失意变成了抚慰心灵的诗意。
2023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片来源:纪录片《苏东坡》、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跨年特别呈现、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丨庄殿君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汪晓琳
撰 稿丨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