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禄劝诗贤鲁大宗-今日看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鲁大宗《听涛轩诗钞》书影
作者 鲁宗一 云南安宁市县街学校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岁在癸酉,既是3年一次举行乡试,选拔举人之年,又是12年一次,举行拔贡考试之年。来自禄劝云龙(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云龙乡)的鲁大宗报名参加拔贡考试,榜上有名。光绪六年(1880年)春,鲁大宗赴京准备吏部朝考。光绪八年(1882年)的吏部朝考中,鲁大宗名列二等第一,即选州判。
鲁大宗字森亭,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于禄劝。禄劝旧部名“洪农碌券”,鲁大宗晚年著述常以“洪农鲁大宗”自称,或以“洪农鲁大宗森亭氏”署名。幼年的鲁大宗,在易龙(现为云龙乡)有举人功名的倪凤冈私塾就学读书。倪凤冈本是大理人,由于时代变乱,流落到易龙,倾心教授当地农家子弟。他带领私塾学生登临幸邱山,赋诗“禄邑名山独幸邱,师生有幸共登游。一郡山河归眼底,半天日月挂眉头”。可以看出倪凤冈眼界宽广。在倪凤冈影响下,鲁大宗喜读《诗经》《离骚》等诗歌古文,勤学苦读,各门功课俱佳,赋诗经常名列前茅。所写《春游幸邱山》诗,读来颇为不俗:“欲上天台种碧桃,重阳未至早登高。三山矗峙多春色,二水横流壮晚涛。峻岫巑岏催写韵,名峰耸峭助吟毫。人生有兴须当咏,莫负诗情一世豪。”
同治十一年(1872年),鲁大宗考入昆明五华书院,更加勤奋苦读。所写《五华书院杂咏》,记录了挑灯夜读的学习时光:“腊残冬尽始离家,客里悠游度芳华。莫谓寒斋殊寂寞,兴来却赏笔头花。”“寒窗兀坐四更时,入耳钟声较更迟。人影灯光相伴处,旧书读罢且敲诗。”功夫不负苦心人,鲁大宗在拔贡考试中一举成名。消息传到家乡,父老乡亲奔走相告,称他为“鲁拔贡”。回到家乡的鲁大宗,倾心读书,或往返于禄劝、武定两县之间,拜师访友,切磋学问。
光绪六年(1880年)春,按照朝廷规定,鲁大宗赴京准备吏部朝考。他取道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前往京师,沿途观赏美丽河山。往返途中,写下不少诗篇,抒发对大地山河的热爱。《黔途偶吟》写道:“曲曲弯弯不断坡,黔山形势总嵯峨。高标道左苍杉古,矗立峰头怪石多。欲奋鹏程酬壮志,先从驿路发豪歌。待看历尽崎岖后,好向亨衢觅斧柯。”《湖南上游舟次》诗云:“楚山楚水色双清,恰喜征人放棹行。夹岸桐花朝露湿,沿江竹叶晓烟横。风催语燕随波舞,树隔啼鸠带雨鸣。如此春光如此景,谁能相对不关情。”初夏的洞庭湖,鲁大宗以《初夏舟泊洞庭湖口》吟唱:“沿堤杨柳色青青,一派潮音近洞庭。鸥鹭往还偕伴侣,茅庐三两见零星。帆穿细雨经烟锁,树绕晴波作锦屏。到此能消尘庐气,悠然诗思满前汀。”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鲁大宗有感写下一首《游黄鹤楼》:“江边黄鹤古时楼,万里居然作壮游。玉笛无声人已杳,白云犹在水长流。放开眼孔湖山小,触起诗怀景物幽。今日凭栏须览胜,明朝依旧驾扁舟。”
鲁大宗抵达京师后,经济窘困,幸有几位好友馈赠才得免于冻馁之苦。他以《京邸除夕步重亮廷汝明同年元韵》记录此事,“天涯游子忆团圆,回首滇云路八千。马齿频增仍故我,鸡声才唱又明年。杜陵羁旅常拈笔,鲍叔怜贫每馈钱。闻说长安居不易,征途何日整归鞭?”在京期间,鲁大宗当过私塾先生,虽然日子艰难,但他不改勤奋进取之心。光绪八年(1882年)的吏部朝考,鲁大宗成为吏部注册的州判,然而他并不在意功名利禄,不想在京等候递补缺额,于光绪九年(1883年)离京返乡。所写《癸未重阳前一日及门诸生置酒饯行口占志别》,鼓励所教学生,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攀宫折桂:“芳辰明日又重阳,菊酒熏熏话别肠。恢复一心邀帝德,澄清万景趁秋光。何堪夜静骊歌杂,却喜云开雁路长。留语诸生须努力,早攀丹桂慰萱堂。”
鲁大宗返乡后,潜心办学,致力于地方事业发展。出任禄劝书院山长,推进后学。出任禄劝城垣(城墙)修复董事,撰写《重修禄劝县城垣碑记》。教民植桑养蚕,组织开办植桑养蚕培训班,编撰出版《蚕桑学要》《禄劝乡土志合编》等教材。先后辑集出版诗文集《听涛轩诗钞》《听涛轩杂录》《听涛轩试帖》,时人认为:“其五七言近体百十章,不仅窥宋人藩篱,且直撷唐人阃奥。有词皆隽,无意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