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遗 | 南岭走廊瑶族刺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全球速看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3-01-12 10:57:32

“南岭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汇集点,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融合与发展之路,其地域范畴涵括湘桂粤滇黔赣,拥有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20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瑶族近300万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岭走廊瑶族刺绣技艺研究现状

南岭走廊留存着大量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广东乳源瑶族刺绣、湖南隆回花瑶挑花、广西贺州瑶族服饰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为典型代表,它们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瑰宝。20余年来,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大力实施,南岭民族走廊瑶族刺绣文化引起大批学者的关注与重新审视,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从文化类型学、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对瑶族的重要史料、生产资料进行考证,阐释瑶族文化的历史溯源、发展脉络,揭示不同瑶族支系纺织工艺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如刘红晓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玉时阶著《瑶族文化变迁》,容婷博士论文《广西瑶族服饰研究》、李锦云博士论文《乳源过山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等。二是从社会学、民俗学视角,剖析了瑶族刺绣的发展与传承规律。杜宗景(2008)、莫碧琳(2015)研究花篮瑶等瑶族服饰刺绣的起源、文化内涵及其保护和传承现状,提出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的潮流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三是从符号学视角,研究瑶绣的图案式样,挖掘瑶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如玉时阶著(1987)、叶菁撰(1990)、左汉中著《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刺绣挑花》(1994),王琴《粤北乳源必背瑶绣的符号学解读》(2012)等。四是从文化建设角度,研究瑶族刺绣文化作为参与社会建构的资源论述。如李晓明著《南岭走廊瑶族乡村和谐文化》(2012)、李剑著《南岭民族走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20)等。此外,国外关于瑶族刺绣文化研究的学者主要有日本的白鸟芳郎、竹村卓二、田畑久夫、金丸良子、植田宪等,他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瑶族服饰作为族群文化特征去描述,研究其在族群生活与生产方面的意义。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瑶绣,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设计学、社会学等方面展开研究,涌现了一大批值得借鉴的学术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其一,虽然传统手工技艺知识是民族生存发展与族群延续的智力宝库,但学界从技艺知识互动交流视角来研究工艺文化传承成果稀缺,缺乏专门的、系统性论著;其二,现有瑶绣文化传承研究多局限于搜集、整理、保存等阶段,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文化内涵挖掘有待深化,没有理清哪些是传统刺绣工艺可以世代传承的文化内核,它们在离开它原生的农耕文化环境后,今天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继续传承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和文旅融合背景下,从技艺知识互动交流视角,开展南岭走廊瑶族刺绣工艺文化的相关研究非常必要。

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将瑶绣工艺文化置于民族文化知识互动交流的视角,整体看待与观照,动态、发展、历时性地研究和阐释瑶绣工艺文化内涵,揭示其多元文化融合下的传承规律与成因,是多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深入挖掘南岭走廊传统技艺文化内涵,活化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对于构建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助力民族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南岭走廊传统技艺的活化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示范。

传承与创新策略

梳理南岭走廊瑶绣技艺传承脉络。一是考察瑶族群起源、生态环境、民间口头文学、瑶族舞蹈、组织制度、民俗信仰等,分析孕育瑶绣工艺文化的土壤;二是调研与整理瑶绣工艺文化的发展历史、叙事类型、艺术特征、工艺流程及传承人等,构建瑶绣工艺文化的传承谱系;三是从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表现文化层面,研究瑶绣纹样、承载的功能与题材、演变特征及路径,探讨瑶绣工艺文化的传承脉络。

研究族际手工艺文化技艺知识互动交流情况,揭示瑶绣工艺文化传承规律与成因。一是从瑶族与汉族或苗族或壮族及瑶族支系之间,调查瑶族刺绣文化技艺知识与其他民族手工艺文化技艺知识交流学习情况,研究瑶绣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探讨瑶绣工艺文化传承的内在驱动力。二是从瑶族与汉族或苗族或壮族及瑶族支系之间,调查瑶族刺绣文化技艺知识与其他民族手工艺文化技艺知识的相互采借情况,研究瑶绣工艺文化的互补性,探讨瑶绣工艺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三是从瑶族与汉族或苗族或壮族及瑶族支系之间,研究瑶族刺绣文化技艺知识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探讨瑶绣工艺文化传承的客观要求。四是从经济贸易角度,研究瑶绣用品跨区域输出交流情况,探讨瑶绣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外在驱动力。

分析瑶绣工艺文化要素的实践创新机制,探寻非遗创造性转化的逻辑。一是瑶绣工艺文化的价值评价体系分析。提炼瑶绣的文化价值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文化价值评估模型,评估其价值层级及权重,建立其合理利用的评价体系。二是瑶绣工艺文化要素的作用关系与模式分析。结合现实语境,研究各民族共享、大众喜闻乐见的瑶绣文化形态,探索其内容创新的作用机制。三是瑶绣工艺文化要素作用路径分析。基于“互联网+”思维,发挥管理者、原住民、传承人、设计师、消费者及运营商协同作用,构建瑶绣文化内容创新的一体化平台,探索多元文化融合下瑶绣工艺文化创新的发展路径。

结语

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基础上,以瑶族刺绣工艺文化技艺知识互动交流为切入点,通过瑶族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文化共生关系、传承关系,调查瑶族刺绣工艺文化技艺知识互动交流情况及瑶绣用品跨区域输出交流情况,研究瑶绣工艺文化的差异性、互补性、开放性及创新性,揭示瑶绣工艺文化传承的规律与成因,构建瑶绣工艺文化合理利用机制及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刘宗明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技艺当代创新研究)

标签: 文化内涵 瑶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