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公共 | 国家图书馆地铁站里“探寻文明的印迹”-天天微动态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3-01-14 13:59:56

2023年1月13日,由国家图书馆和京港地铁长期合作的M地铁·图书馆地铁公益文化项目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专题活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京港地铁副总经理王玉明出席活动。

本期M地铁·图书馆专题活动通过在京港地铁运营的4号线、14号线、16号线车站内的灯箱、梯牌等上刊活动主题海报,推荐《东京梦华录》《漫画世说新语》《老北京趣闻与传说》等国图馆藏10本历史文化类图书,让大家领略唐宋明清的世俗百态,分享老北京的趣闻传说,一览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采。活动期间,乘客可以在站内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推荐图书的全文。


(资料图)

本期活动在京港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和17号线次渠站设置了M地铁·图书馆线下微展览区——“探寻文明的印迹”主题展。乘客从国家图书馆地铁站E口内进入展区,可以看到包括甲骨12789、居延汉简《相利善弊剑册》、敦煌遗书《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明清档案《永乐帝敕谕》《乾隆帝元旦开笔》等。京港地铁沿线的地铁灯箱、步梯等也将呈现精美文物海报,为公众出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乘客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文物与展览详情。

活动与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同期举行。通过解读不同时期的史料,凸显典籍、档案、文物等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在文明传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典籍”这一文化符号的社会认知度,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让读者在搭乘书籍的列车之余,可以直观感受典籍的独特魅力,共同踏上探寻文明印迹的发现之旅。

M地铁·图书馆项目是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合作发起的一项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于2015年1月正式开馆。活动以主题形式整合推送优质阅读资源,将国家图书馆各类特色资源库与电子书打包提供给公众阅读,每期主题持续三个月,每年二至四期固定线上活动,并不定期开展线下相关活动,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地铁乘客可以在地铁灯箱、视频、阅读专列等媒体内扫码阅读主题资源,是一项惠及公众的公益性创新服务项目。

国家图书馆欢迎愿意投身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机构参与,共同为推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附件:海报展品及实物展品情况介绍

M地铁·图书馆地铁公益文化项目包含文物精品海报六张,以图文形式展示“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中重要展品六种,分别为: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光绪年间的文科大金榜、清顺治年间的“招降郑成功部下事诏书”;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展品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局部);来自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汉简《相利善弊剑册》;以及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商代甲骨5405及甲骨5509。

此外还包含实物展品(仿制件)11种,分别为:来自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明《永乐帝敕谕》、清康熙年间的文科小金榜、武科小金榜、清乾隆皇帝元旦开笔;来自敦煌研究院的隋代写本《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来自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汉简《相利善弊剑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商代甲骨5030、甲骨5509、甲骨12789和甲骨14445。

相关介绍及展品特点如下:

一、明清档案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书档案的保存与管理机构、制度发展完善,档案在内容、形制方面都蔚为大观。以“内阁大库档案”为代表的明清档案受到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成为“四大发现”之一。时至今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1000多万件珍档。

(一)海报展品

1.顺治十八年(1661)的“招降郑成功部下事诏书”

郑成功是明朝遗臣,清入关后,仍坚持反清。从顺治十四年(1657)到十六年(1659),郑成功先后三次举兵,但都以失败告终。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部渡海,收复台湾,并以此作为抗清基地。清廷多次下诏,意图招抚其部属,此诏书便是其中之一。

2.清光绪朝文科大金榜

大金榜分为文科、武科,均为卷轴式,高0.8-0.9米,长15-20米,满、汉文合璧。于传胪大典后,分别悬挂于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外公示,三天后缴回内阁存贮。2005年,清代科举金榜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

(二)实物展品

1.永乐帝敕谕

明永乐十五年(1417)的《永乐帝敕谕》,记录了明朝政府对藏区的管理历史,对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敕谕由明永乐帝颁发给藏区喇嘛失家摄聂,反映失家摄聂谙习佛法,能够“以慈悲导一方,以善行化众类”,永乐帝命所在地方土官军民为其修行给予便利,使之“为一方之人祈福”。敕是明代皇帝最常用的文书种类之一,用来颁给具体的人。

2.清代康熙年间文科小金榜

3.清代康熙年间武科小金榜

明清时期,科举取士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清代最高一级的殿试结束后,由阅卷大臣对殿试卷批阅并拟定名次,由皇帝决定前十人的排名,其余按阅卷大臣批定的名次依次填写金榜。金榜用以揭晓殿试名次,分为大、小两种。大金榜用于公示;小金榜作为传胪时用的底册,上书考生姓名、籍贯及名次,呈皇帝御览。2005年,清代科举金榜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

4.乾隆皇帝的元旦开笔。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元旦开笔是清宫的礼仪习俗,每逢正月初一丑时,皇帝拈香后到养心殿东暖阁书写“吉”或“三阳开泰,万象更新”等字,表达新年愿望。元旦开笔由皇帝亲笔画押封存,生前死后都不再轻易开启。本次展出的三件元旦开笔分别书于清乾隆元年(1736)、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乾隆六十四年实际为清嘉庆四年(1799),即乾隆皇帝二十四岁、三十七岁和八十九岁所书,从中可以看出其在青年、壮年和临终前的新年愿望和笔迹变化。

二、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世纪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少量印本、拓本文献,总数6万余号,展示了中古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医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达16579号,写卷长度为世界各大藏家之首。

(一)海报展品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榆林25窟

榆林窟第25窟建于吐蕃占领瓜州而尚未占领沙州之间,即唐大历十一年(776)至建中二年(781)间。在主室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观无量寿经变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中部主要画面以雄伟壮丽的宫殿楼阁来表现佛教的净土世界(极乐世界),乐舞场面是净土变中的重要内容,这样颇具规模的音乐演奏场面,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的盛况。从舞伎的表演中,我们可以想见唐代文献所记当时流行的“胡腾舞”“胡旋舞”等舞蹈的形象。

(二)实物展品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BD14483

(后秦)鸠摩罗什译 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

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又名《仁王经》《仁王般若经》《仁王护国般若罗蜜经》。此经宣扬护国佑民的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重视,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与《妙法莲华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并称“护国三经”。隋文帝出生于般若尼寺,小名那罗延(金刚),由神尼智仙抚养长大,自小受到佛教熏染,统一南北时也得到佛教思想的助力。文帝崇奉佛法,影响远及敦煌。藏经洞中有不少隋代写经,此即其一。

三、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大部分是汉代边塞屯戍档案文书,一小部分为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简文内容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居延戍边吏卒的工作生活面貌。

(一)海报展品

《相利善弊剑册》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简文书体为成熟规整的隶书,简文内容是辨识宝剑的标准和方法,此册或为《汉书·艺文志》中所著录、失传已久的《相宝剑刀》。《相利善弊剑册》对研究汉代的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物展品

1.《相利善弊剑册》(同上)

2.《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

1973 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3枚木牍上共有字 528个,是居延汉简中字数较多,内容较为完整的文件。简文内容为通缉一名叫“丽戎”罪犯的文书,文书对丽戎的相貌进行了描述,并严令地方追捕。这份“通缉令”由丞相府、御史府联合发文,经张掖太守、肩水都尉、属下各部、燧层层转达执行。反映了汉代的行政管理及文书制度。

四、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商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35651片,其中有字甲骨34783片,是世界上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

(一)海报展品

1.甲骨5405

国家图书馆藏甲骨中字数最多、尺寸最大的一块,长43.5厘米,宽24厘米,正面196字,背面22字,用牛肩胛骨契刻而成。该卜辞内容为前后十余日用羊等祭牲向殷先公和山神施行燎祭,即把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贞问哪天会下雨;其保存了许多形态多样的钻凿,为钻凿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2.甲骨5509

为商武乙文丁时期的牛骨,存43字。该版卜辞中的“戠(zhí)”字或认为通“食”,为有关商代“日食”的记载。甲骨5509与其他多片甲骨记录了此次日食发生前的一个月内的多次预测性占卜。该片占卜后第26天日食发生。

(二)实物展品

1.甲骨5030

商武丁时期的牛肩胛骨,存62字,骨臼部位记录其为丙寅日“邑”交来七对牛骨之一,对研究当时甲骨材料来源具有较大价值。

2.甲骨5509(同上)

3.甲骨12789

商武丁时期的牛骨,长25厘米,宽15.6厘米,存24字,也称“四方风甲骨”,刻辞记载了掌管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名以及风名,反映当时人已认识到一年之中随着季候的推移,风向有所变化,昼夜长短也不同。同样内容也见于《山海经·大荒经》等传世文献,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典型例证,对殷商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甲骨曾为刘体智旧藏,后于1953年夏捐给原中央文化部文物局,1958年调拨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

4.甲骨14445

商帝乙帝辛时期的牛肩胛骨,存32字,该甲骨记录商王依次贞问商王畿(jī)和东、西、南、北四方国土是否能有好收成,商王根据卜兆断定占卜“吉利”。

标签: 国家图书馆 京港地铁 观无量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