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从除夕到初七,每天都有一首诗陪你细品中国年!-快看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1-21 10:06:25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是我们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浓厚的过年氛围中,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河大卫与您分享描写春节的经典诗词,从除夕到初七,每天都有一首诗,品味传统中国年。

《除夜》

南宋·戴复古


(相关资料图)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在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在国人心中,除夕具有特殊意义,在这天,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着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守岁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等。

《拜年人》

宋·苏泂

来车去马拜纷纷,岁岁年年不惮烦。

拜得老人山上去,一番儿女各当门。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这一天,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岳母拜年。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也称“迎婿日”。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正月初三日》

南宋·韩淲

新年喜共闲僧语,薄暮明灯下纸帘。

活火慢煎茶渐熟,呼童时把炭来添。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通常不会外出拜年。这一天,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路口,以示送穷。

《蝶恋花》

明·沈宣

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喧,催要开门早。

新画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

苍术堆炉香气绕,黄纸神牌,上写天尊号。

烧过纸灰都不扫,日斜人醉和衣倒。

农历正月初四,这一天为“羊日”,有“三羊(阳)开泰”的说法。

初四这天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接灶神,迎五路财神。

《竹枝词》

清·蔡云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人们烧鞭炮,到处串门,以喜庆气氛带旺人气。还要拿起扫帚把垃圾清扫出门,意指把脏东西都赶出去,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晦日送穷》

唐·姚合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各地人们开始出门活动筋骨,各类商店也开始复业。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唐·戴叔伦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

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

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正月初七,又叫“人胜日”“人庆”等。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被认为是人的生日。在这天,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很多地方也有吃饺子,摊煎饼,登高,吃面条的习俗。

标签: 每天都有 正月初七 吃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