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随风整复斜,黄庚这首七律诗写雪,连用五个比喻-天天最新
记得前些年有一首流行歌曲《一剪梅》,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这梅花在雪中是如此执着。
(资料图片)
唐朝诗人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强大的孤独虚拟出了另一个世外桃源。
岑参两度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长达六年之久,曾经雪夜送武判官归京,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名句。诗人笔下的西北边陲是如此寒冷,而心情又有如春花般灿烂。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的是另外一首雪诗,那就是宋末元初诗人黄庚的七律《雪》。这首诗很有特色,写雪一连用了五个比喻,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淡泊出世的情怀。
《雪》黄庚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首联出句是写实,指雪花一片一片地飘落,有时很整齐,有时又很凌乱。它们随着风势,一朵接着一朵在空中翻飞,变化无穷,摩肩接踵又前赴后继。
对句虽然是写雪花飘落到头上,感觉鬓发斑白,实际上是用雪花比喻白发,像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的是一种光阴易逝的紧迫感。
颔联又连用两个比喻,第一个是把雪花比喻成月光。像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漫漫长夜并不是漆黑一片,雪花铺盖在地上,就像天上洒下的月光那样明亮。
第二个就是把雪花比喻成白玉。只有上苍是公正无私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人,把这些白玉般的雪花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诗人元稹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他也是这样用玉来写冰雪的。
颈联接着又用了两个比喻,分别把雪花比喻成柳絮和梅花。到这里已经是第五个比喻了。春天还没有到来,河岸的柳树还是披雪凝霜,远远望去好像飘飞的柳絮。
村庄的房屋顶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一眼望去就像压着一层白色的梅花。这种把雪花和白梅进行比拟的用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吕本中的诗句,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卒章显其志,一般七律诗的最后一联都不会再去写景叙事,而是升华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见解。《雪》的尾联就是这样,他鄙弃蒙古元人羔羊金帐的粗俗生活。
蒙古人虽然打败了宋朝,建立了元朝统治,但是大多数汉人视他们为异族,特别是对游牧民族的牧羊和蒙古包帐篷生活看不顺眼,诗歌就是表达的这种抵触情绪。
实际上黄庚不但不愿意进入元朝仕途,他还长期保持着宋人饮清泉喝香茶等生活习惯。诗人与元朝统治者保持着距离,隐居山林,放浪形骸,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当然诗人的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局限的。但是从诗人写雪的手法来看,一连用了五个比喻,把雪比喻成白发,比喻成白玉、月光、柳絮和梅花,是很有特点的。
一首七律诗按规则只有八句五十六个字,它的容量极其有限。在《雪》这样短的篇幅里,黄庚能够接连运用多种比喻的写法,这在前人的七律诗中是很少有过的。
我们在阅读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时候,发现刘备三顾茅庐时遇到一场大雪。诗歌写道,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去,烂银堆满卧龙岗。这里也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是不是受到黄庚诗歌的影响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