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资料图】
1月28日,经材料审核、实地暗访、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将5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榜上有名。
晋中文化厚重、底蕴深厚,是享誉国内外的晋商故里。2010年,国家首批批准设立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晋中市全域划入。12年来,晋中聚焦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强化组织推动,构建起全市“一盘棋”的工作体系,着力展现晋中文化生态的新魅力。
强化措施落地,彰显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实际成效。晋中市夯实自然、人文、非遗常态保护三大基础;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政策扶持,累计发放各类非遗传承排演、奖励、补助资金1.2亿元,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106人增至1388人。常态开展平遥摄影大展、电影节、雕塑节和许村国际艺术节等10余个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非遗影像展、“平遥中国年”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擦亮平遥推光漆器、晋商文化游、左权民歌、广誉远中医药等六大品牌。此外,晋中市坚持数字化驱动,建成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
数据显示,晋中市每年公布非遗项目,累计组织非遗参加各类博览会109次,举办非遗展演展示活动1100余次,开展非遗“送戏下乡”演出1万余场,完成非遗传承人培训3万余人次。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营造了全民学非遗、用非遗、传非遗的浓厚氛围。比如,左权县将民歌花戏编排成课间操,形成了“会说话的就会唱民歌,会走路的就会跳小花戏”的生动局面。
非遗的“生命”在于使用。晋中深挖非遗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比如,寿阳鹿泉山因寿星传说远近闻名,“平川”大院因晋商文化闻名遐迩,平遥古城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和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入选黄河非遗之旅。推动非遗与产业发展融合,开展“县县有非遗产业”行动,建成广誉远国药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山西黄河中药和平遥薛生金漆艺省级2个,打造平遥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广誉远中药、祁县玻璃、太谷饼等知名品牌10余个,近10年总产值达510亿元。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以剪纸、刺绣、古建彩绘等传统技艺为切入点,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扶贫带头人,引导支持成立8000余个小微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左权麻田文旅特色小镇、和顺醋业小镇、昔阳压饼产业园、榆社古建工队成为乡村振兴带动项目,带动当地4万多名群众增收致富、奔向小康。
与此同时,晋中市不断强化实践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依托,统筹古城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文化遗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推动“大遗产”整体性保护。把非遗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传播,打造了一批戏曲村、秧歌村、拳术文化村等,拓展了非遗保护传承空间,有力助推了保护区建设。2010年以来,山西省相继出台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医药条例》《平遥古城保护条例》。2020年,晋中市出台了《太谷传统中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目前正加紧出台《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保护条例》,并制定了左权民歌开花调、小花戏和平遥推光漆器技术规范3个非遗保护标准,为开展非遗保护提供了有力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