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怒发冲冠”,你还需要知道这7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资料图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一首词可以说是《满江红》词牌中最为出名的一首的词了,藏于词句之下的悲愤与忠诚能从出字面逸出,直击人心。因此,当读词人了解到,这首词题名岳飞写作时,内心波澜起伏会更大——壮志未酬,含愤而死的中流砥柱与词作本身产生了更为紧致的联合,于是情感和信仰超越时空界限,赋予这首词了它自己的灵魂。
与之相比,另一位宋代大词人辛弃疾,他笔下的诸首《满江红》虽不能在顷刻间就唤起读词人的共鸣,但细细咂摸,却能够与另一个灵魂有同一种对话。试看此首: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
休感慨,浇醽醁。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这一首《满江红》作于辛弃疾江阴签判任满,尚未任广德军通判之时,同样是感慨于南宋小朝廷苟图一时之安,与金人结盟罢兵,而置恢复中原的大业于不顾。词中悲愤之感,抑郁之情,亦从字面喷薄而出,直抵人心。
辛弃疾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为一名被人尊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有一段和岳飞相似的经历。这便是他早年参加耿京起义,诛杀叛贼的“从军行”。当时宋金对峙,金主完颜亮起兵南征,后方空虚,山东人耿京趁机起义抗金,声势不小,且自号太平军节度使。少年辛弃疾便于此时投奔耿京,担任耿京帐下掌书记一职。当时有一位法号义端的僧人,喜好谈论兵事,为辛弃疾旧交,这时也趁机投奔耿京。谁料不久之后义端偷窃大印,意欲叛投金朝。辛弃疾得知之后,急催战马,最终斩杀义端。不久,在战争前线,完颜亮死于内乱,耿京委派辛弃疾南下联络南宋朝廷,但在辛弃疾走后,耿京为部下张安国所杀。辛弃疾返回之后,知晓耿京被杀之事,愤怒不已。他与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去金营劫营,生擒叛将张安国。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
正是由于辛弃疾少年时这段又传奇又热血的从军经历,这段与生死擦肩的沙场生涯,在辛弃疾的笔下,忠愤、悲壮、激烈、快意、杀气腾腾都要比任何一位豪放词人来得深刻。如他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他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词编年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当然,《满江红》里有的,不仅仅是辛弃疾洋溢喷薄的忠愤之情,还有辛弃疾缠绵婉转的忠愤之情。请看此首: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这首《满江红》作于辛弃疾任江阴签判任上,属于辛弃疾南归不久后所作。故乡难归,并不是因为事务缠身,而且由于宋金对峙、中原未复的现实。故而此首《满江红》表面上是任何一位读词人都看得出来的思乡之情,其深层却是无时无刻盼着收复故土的忠愤。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藏大于小,以景道情,意在言外,经得起一再玩味。南宋词人、“稼轩后进”刘克庄评价辛词有“秾纤绵密”之态,窃意此首《满江红》可以为证。
作为历史上留存词作最多的词人,辛弃疾曾用“满江红”的词牌写作二十余首,远多于其他长调词牌,如“水龙吟”“贺新郎”“念奴娇”“永遇乐”等。因此,在“满江红”中遇见一位“南宋史上始终如一的爱国志士”,也就非常正常。稼轩词研究专家辛更儒先生在《辛弃疾词选》一书的前言中说辛弃疾的词“辛词既有豪放沉郁,亦有秾纤绵密、淡雅妩媚之作。”不用另寻,单将这二十余首“满江红”举出,便可证其所言不虚。
试以辛更儒先生在《辛弃疾词选》一书所选辛弃疾《满江红》词为例,该书中不仅选出了上述两首语含忠愤的“满江红”,而且还选入了其他五首,兹俱列如下:
(其一、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其二、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舞,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宋]李嵩《月夜看潮》(局部)
(其三、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锋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水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其四、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其五、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识。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五代]关仝(传)《五代梁蜀山栈道图轴》
这五首词,有写心绪低落者,有写思念远人者,有题写景物者,有赠别朋友者,但是从细微词句,到整体风格,都互有差别,有如百花争艳,群木斗奇。秾纤者,如其一的暮春词,春景分明,春思无限;绵密者,如其三的题胜词,写景状物,神思绝妙;淡雅者,如其五的赠别词,平白如水,寄意隽永;妩媚者,如其二的寄远词,含情脉脉,悱恻动人。结合辛更儒先生对这五首词写作背景的解释(详参《辛弃疾词选》一书),则更加能够体会辛弃疾写词作词,已臻化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金对峙,战火纷飞的时代早已过去。长江的江水里绿萍依旧漂浮,夕阳一照,忽地生出一片沉甸甸的红。辛弃疾的词,恰如这江水里的绿萍,搏击风浪,缠绵烟树,生出一种赤忱的、可以凝为碧血的红。这便是辛弃疾的“满江红”。
辛弃疾文化园,信江人家摄
《辛弃疾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辛更儒 选注
中华书局即将出版
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辛稼轩词有的“秾纤绵密”,
有的则又“铿锵鼓舞”,
这也是两宋时代其他任何一个词人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