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年“立春”之后马上紧跟“元宵” 佳节相连共邂逅古诗词春意-今日聚焦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3-02-03 17:14:10

明天就是“立春”了。常言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自古便视立春为一年之始。而今年特殊的是,立春后的第二天就是元宵。佳节相连,好事连连,立春和元宵都是传统好时节,人们在佳节中的祈愿与祝福也保留于那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之中。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回味一番。

花灯历来是闹元宵的主角(陈小阳 摄)

□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


(资料图)

诗赋传递春的口信

对于中国人来说,“年”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吃过的年夜饭、放过的烟花、看过的花灯,都饱含了家、国、天下等不同维度的情感。从立春开始,春意渐浓,万事万物处处现新机,新的一年也在这里昂首阔步奔向远方。所以大家都喜欢立春时节,喜欢她的朝气蓬勃与安逸和煦。南宋诗人、“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有首经典的《立春》就传递出这份欣喜:“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唐代文学家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以极简风格传递出春的信息,也是首经典诗。宋代惠安镇安铺黄田人黄宗旦曾出任苏州、襄州知府,他在七岁时就曾作《早春》一诗:“一望晴川碧水开,葆光池上暖初回。就中喜有龙门客,跃出洪波只待雷。”以景抒怀,气度非凡。

立春前,泉州中心市区滨海公园南端的冰岛虞美人陆续绽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立春前后踏青郊游的习惯。(陈起拓 摄)

立春这天外出郊游也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习俗。明代阁老、晋江人蒋德璟就曾写过《春日郊游诗》:“路出上云外,烟霞万井同。江山二月雨,杨柳一春风。草舍面岩石,清溪多桂丛。尘心应自远,长啸紫霄中。”清代晋江举人曾承基则有《春阴赋》曰:“若夫春光未老,春院转幽。香添罏鸭,啼涩林鸠。朅来雪比花南,轻寒漠漠。检点雨丝风片,淑景悠悠。红重绿肥,到处烟迷画阁。桃明柳暗,无边气压朱楼……安排棐几湘帘,待晴窗而试墨。料理朱弦玉轸,迟霁景以鸣琴。何当天朗气清,学义之之修禊。更喜坐花醉月,追白也之高吟。”把立春前后晋江一地风光写得多情而柔美。在一片春光明媚之中,诗人也不禁手痒,想要挥墨成章,甚至鸣琴答景,这种欢愉是很有感染力的。

迎春也要有仪式感

立春,在农耕时代又名正月节、岁节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开启。唐时在立春这天,从朝堂到民间逐步形成了吃春盘、吃春饼、咬春等饮食习俗文化。春盘是在盘里盛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食物。蔬菜主要是指豆芽、萝卜、韭菜、菠菜、豆子等食材。唐朝《四时宝镜》里有关于“立春”的记载称:“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诗人杜甫在《春日》里就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古时闽南在立春之日,民间还有“接春”习俗。每家每户要设香案,爆竹接春。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风俗》:“立春之日,家设香案爆竹接春,贴春胜。”明代王世懋《闽部疏》称:“迎春日多陈百戏,盛亭台之饰,坐婴儿高槊上,儿皆惯习,饮噉自若,了无怖惧。千夫百骑,绕堂皇而出。唱呼跳舞,劳以历书……自兹春事日盛。”

明清两代朝廷规定,立春日全国各地府、县均要举行“迎春”仪式,以官员当众鞭打春牛,来表达官府“重农”的政策导向;同时通过迎接春牛入衙门的仪式,表示官方一年一度的行政周期的开始。明至清初,泉州官府立春日的“迎春”仪式在东郊迎春亭举行,亭名仁风亭,原在东华门。康熙年间,移于迎春门,门外新建的迎春亭俗称“春牛亭”。清乾隆年间晋江举人陈云程在《桐城杂事诗》写道:“迎春亭外鼓冬冬,壶酒豚蹄祝岁丰。日暮肩舆神驾出,人人欢喜是三翁。”当时迎春亭外有小庙,内奉“三翁”神传为殉宋主之难者。村民们在迎春之日击鼓祀之,用祈筶“三翁”神出巡的形式,来祷求当年大丰收。明代南安名士傅夏器在他的《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一诗中道:“候台吹律破寒灰,春溢人间浮酒杯。玉宇高傍日月煖,上林新喝地天开。风光漏洩先占柳,野艳横分不数梅。胜景何妨䌽仗转,威仪喜见汉官来。”可见文人们在立春时喜欢通过踏青游苑的形式来驰骋胸怀。

赏灯猜谜普天同乐

今年立春之后,马上紧跟着的便是“元宵”佳节了,两个节日头尾相连,堪称喜上加喜。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一年复始,春回大地,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丸,其乐融融。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和春节以家庭为单位的合家欢聚不同,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逛庙会、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元宵花灯无疑是这个重要佳节里的“主角”之一。五彩缤纷的花灯竞相开放,寄寓了人们对于美好的诸多祝福。金朝“遗山先生”元好问在《京都元夕》里就写道:“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在元宵节也忍不住走出屋外,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佳节的欢乐心情。清代南安县拔贡生王玉书也作有《灯谜》一诗:“擎出鳌山五夜时,偏题隐语费寻思。聪明绝顶先猜着,笑问旁人知不知。”将元宵猜灯谜的乐趣直白表达。

一家人出游观灯,其乐融融。(陈小阳 摄)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拥有太多描写元宵节浪漫、温馨的场面。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正是元宵夜时男女约会的情景,含蓄而婉转。《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缤纷多彩,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诗中提及的“开芳宴”是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看戏。

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缤纷多彩(陈小阳 摄)

人们在节日之夜欣赏各种花灯(陈小阳 摄)

香甜上元丸人人爱吃

泉俗素称“上元小年兜”,可见对于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人们在这天里还要“闹元宵”,集体出门看花灯、烟花,猜谜语,攻炮城,各种文艺娱乐活动数之不尽。同时,民众还会品尝“上元丸”(亦称“元宵丸”、糖圆),这是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此食俗始于宋代,取其圆形,寓有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之意。清末晋江人陈德商有《元宵》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后,孤灯犹唤卖糖圆。”其父则有《搓丸》句云:“愿得双丸如日月,灼幽照隐遍人间。”清末民国诗人林骚也有《元宵步吟》诗:“月色涵中天,花枝影满地。今夕是何夕,千秋陈百戏。欲寝还徘徊,春风衣上吹。即此暗香来,残梅开一二。”他倒是另辟蹊径,在别人忙着赏灯之时,独自欣赏起了梅花。

泉州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橘泥、拌以焗葱白的熟猪油、香蕉油(香料),捏成丸馅,沾湿后置于盛有干糯米粉的盘中,反复数次滚转而成,煮熟后食之香甜而不腻嘴。元宵节当天还有孝敬神祇之俗,民国《南安县志·卷8·风俗志1·岁时土风·上元节》:“是日以米圆祭先及神,或以酒馔祀祠堂,谓之‘祭春’。夜则张灯结彩或爇火树。”明代岷府长史、永春人颜廷榘曾在元宵夜与永春县尹同览桃源灯市并祭祀太乙真君,作有《再呈夏明府》一诗:“满城灯火夜如何,遥望旗麾画日过。帝里曾闻祠太乙,乡人犹自叫弥陀。青天片月杯中照,永夜繁心阁上多。明府与民欢乐甚,和声翻入里儿歌。”看来即使是县尹等官员在这佳节中,也是要与民同乐的。

标签: 正月十五 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