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草图之中有真意-世界报道
一件作品的成功背后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想象与推敲过程,往往有艺术家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从哪里发现这些独特的“密码”?草图无疑是最佳的路径。
▲ 丽哉勐僚(综合材料) 2018年 王巍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的“意在笔先——中国当代艺术家草图展”便展出了该馆馆藏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写生稿》、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稿、黎冰鸿的《南昌起义》画稿、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全画面构图(色稿)、孙滋溪的《天安门前》草稿和袁运生的《生命的赞歌——泼水节》壁画小稿6件草图精品。同时,展览邀请知名当代艺术家提供他们部分作品的草图,汇集了孙景波、王铁牛、丁一林、田黎明、李晓林、周吉荣、马刚、王颖生、莫晓松、高毅、黄华三、张峻明、王巍、叶南、孙韬、郑光旭、袁元、赵培智、徐青峰、王晓伟、李雪松21位当代艺术家的100余件草图作品。有不少作品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作,但草图却是第一次公开展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天眼(印前大图) 2019年 周吉荣
展厅中,有周吉荣的《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天眼》和《载梦之舟——中国新的科技成果》3幅大型主题性创作不同时间段的草图,从这些精致的草图中可以看到版画参与大型主题性创作特有的张力和独具魅力的画面形式。由徐青峰领衔山东艺术学院教师团队创作的《共和国功勋获得者》作品草图,则为观众全面、深入展示了创作团队和作品形成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通过观看草图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作品的诞生过程,可直观感受创作团队使创意、技法、表达形式走向完善的心路历程。油画家王铁牛创作的《上甘岭战役》色彩稿、《大庆石油会战》构思过程素描稿,则让观者深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多层次布局,充分利用光影和明暗对比,调度处理画面中的虚实藏露,用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使人物与环境更理想地融为一体……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草图与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草图共同构成了此次展览的精彩内容,观者可以从一张作品的多幅草图中看到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自由造型和自由表现。
通过立意、构思、酝酿形成腹稿,继而画出来,即所谓的草图。这便是一次创作的初始呈现,也许不成熟,但这恰恰凝聚了作者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往往是最为真实的内心流露,也是艺术形式最早的雏形。经常听作者介绍一件作品时说:“数易其稿。”这“易”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修炼;是创作者创造思维的心路历程;是创作者将客观形态转化为形式的过程;是艺术语言的锤炼,这其中容纳了无数的信息,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单纯,进而纯粹……可以说,草图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正稿做基础工作,还有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尤其是对创作心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将草图比喻为“艺术创作生命力的第一声啼哭”。而此次草图展即源于策展人张峻明与吴为山的一次漫谈,将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创作草图进行一次学术梳理并展出,无疑为学术研究的拓展开辟了新路。
“在图像学研究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用透视比例的原理来审视艺术家在表现空间时的视角与方法,也可以从若干根辅助的‘草线’中了解艺术家在创作时将各种事物关联时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常常,我们会在看各种草图时带着好奇,因为,从这之中可以探究完成稿的秘密,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完成稿的深刻性。”吴为山表示,创作草图时这种难得的放松正是艺术创作时进入无我状态的“自在”,在这“自在”状态下的表现,往往令人十分感动,因为它的重要之处在于“真”。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在笔触与色彩的表现中充满自由自在、洋溢着生命的感悟。
比如,在一些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的草图与成稿的比较中,可以窥见草图常常给予人们咫尺千里之感。在吴为山看来,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构想,一挥而就的出发点是“意”。不为形所囿,更不为既成的表现方式所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讲,草图是观摩成品的一面镜子。这镜子里可看到更多的晃影,充满想象与神奇。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有言:“夫欲书者,先於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意在笔先常常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在美术作品中,意在笔先则强调不刻意去追求刻画出事物表象的真实性,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目的在于更积极地显现出自身的主观精神。
▲ 查干湖冬捕(油画) 2014年 郑光旭
谈及草图之于当下的意义,策展人张峻明更加强调其中的“意”而不是拘泥于表面的“象”。“在对待形式上,主张忘形,也就是说并非一味地追求有形或无形,因为有形或无形都是对于象的执着,而忘形则是超越形的束缚,去关注其本质。纵观东西方美术史,大师们留给历史当中的叙事、草图无疑是研究的切入点。包括大师高度的想象力,以至于能立刻以直接而简洁的方式抓住本质,揭示它们无需任何附加或装饰。创作的自然又必然的因果便跃然纸上。从那开始渐渐地接近自己的内心,更接近历史和事件的真实,从而完成一次超越。”张峻明说。
一次草图展,不仅让人们看到“大作”背后的故事,而且彰显出草图独特的审美价值,草图不“草”,此中有真意。
2023年2月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意在笔先”:草图之中有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