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寻梦诗意郑州
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辉映着诗意与浪漫。都说,元宵节是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站在中原大地上,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杜甫、李商隐、白居易,正是与这里息息相关的一个个诗人,让一轮圆月,让元宵节更加绚丽多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元宵节,让我们用诗意点亮郑州。乘着这些诗句,“穿越”回古代,去延续这种浪漫与诗意。
李白的这句诗,放在这个月圆之夜让人无限遐想。今夜的元宵之月,曾经照耀着双槐树和大河村,我们的祖先在此制造陶器、养蚕缫丝;照耀着具茨山下的黄帝故里,轩辕黄帝带领着他的部落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照耀着商都遗址的城墙,几千年来,这里文脉不断,人脉不息。
诗仙李白虽然不是郑州人,却与嵩山、与郑州有很深的缘分。中岳嵩山,峰峦挺秀,儒释道荟萃之地,乐于寻仙问道的李白,一生就曾多次到嵩山游历访友。千古名篇《将进酒》,就是写于嵩山之上。
诗圣杜甫是咱郑州人,公元712年2月12日,杜甫生于巩义。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经历了许多风雨,正因如此,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
在杜甫的诗里,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月,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气象万千之月,更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家国情怀之月。
生于郑州荥阳的刘禹锡,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因此有“诗豪”之称。“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读来也是豪气万丈。
白居易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出生于新郑,也是咱郑州老乡。白居易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因此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通俗易通,却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盛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檀山荥水,实惟吾家”,李商隐是荥阳人,他出生于此,死后也葬于此。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诗人想象中的元宵之夜早已成为元宵节的真实写照。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虽然不是郑州人,他的墓却在新郑。作为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白如话,却饶有意味。
苏轼和郑州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他与弟弟苏辙第一次分别就在“郑州西门之外”,也因了这种分别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百姓登上观景之台,城市倒成了繁华的海上仙岛,这真是“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节始于汉,2000多年绵延至今,这是一条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之河,从未中断。元宵节承载着人们关于新年的美好期望,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今夜,我们璀璨诗意点亮郑州,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编辑:张杭
统筹:马松林、乔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