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舆情关注: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环球视讯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3-02-15 23:08:14

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建议将《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该网民列出的《水浒》主要“罪证”包括:“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问题,并称这是自己见过的“最毒小说”。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应: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相关事件引发舆论持续热议。

图源:网络截图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2月9日0时至2月15日12时为周期,以“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相关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2月10日,目前舆情热度已逐渐消退。


【资料图】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2月10日,@澎湃新闻发文【#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引发舆论关注。随后,@央视网、@中国新闻网、@法治网、@经济观察报、@半月谈、@北京青年报、@大众日报等超115家媒体对事件进行转载报道,话题#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众多网民讨论。舆情热度不断攀升,至当日到达峰值,实时传播信息量为32456条。此后舆情关注度迅速下降。

截至2月15日12时,相关舆情信息总量共计47329条,包括微博17894条,客户端15687条,视频8447条,网站3428条,微信1247条,互动论坛614条,数字报12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37.81%和33.14%。

二、网民观点对“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学习古典文化理应去粗取精,辩证地看待,不能因噎费食。占比为54.21%,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绝境逢生309:凡事,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黄泥寨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会读书!祖国的名著里好多精华。

@白白和莎莎: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然是经得起考验的。

@熠熠然YL:读书要取其精华,不要过度敏感,更不要被害妄想症。按照这位网民的逻辑,世界上的书是不是只能读四书五经了。

@思想的鱼会飞:呃,吃饭会噎到,建议这位网民不要吃饭了。

@大快儿:因噎废食?

二是,点赞浙江省教育厅的答复有理有据。占比为34.21%,典型网友评论如下:占比为31.04%,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关鸠在吾洲:浙江教育厅加分,答复的人要加鸡腿。

@霍狸狸:省教育厅回复的很有水平,温和得体,有理有据,不愧是教育厅。

@握着左手的右手:浙江教育厅回复的真棒,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西域KEEPawake:全文不敷衍了事,不循规蹈矩,分析的鞭辟入里、直击要害、可谓满分答复。

三是,认为老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批判性学习和阅读。占比为14.75%,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玫瑰花瓣落下:关键在于怎么读和怎么引导孩子读。

@刘晓妹:水浒的人生百态,才是真实表现,不能让孩子们一直躲在温室里,正确引导孩子很重要。

三、舆情点评

近日,有网民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引发舆论持续热议。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法治网等众多媒体均对事件进行报道及评论。不少媒体指出,重估经典不是放弃经典,不能因为作品本身的时代局限而因噎废食,只要教育者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水浒》这类作品,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价值观,就大可不必担心《水浒》教坏未成年人。

在社交平台上,话题#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也冲上微博热搜榜,截至2月15日12时,累计阅读量高达1.1亿,讨论数为8439条。从网民的态度上看,多数网民不认同《水浒》是一部“毒小说”。一方面,网民认为,《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不能动辄就给它扣上“毒小说”的帽子。另一方面,不少网民对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答复深表赞许,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经典名著。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客观而言,一些情节的价值取向确实与现代文明不合拍。但瑕不掩瑜,《水浒》历经岁月的洗涤,流传至今,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价值。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轻易将“毒小说”的便签贴在一部文学作品上,尤其是经典作品上,未免太过极端,久而久之可能会对文学创作造成不利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水浒》等经典作品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理智引导青少年在阅读时去伪存真、去糟取精,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还有利于他们不断增强辨别力和判断力。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答复中所言,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责编:奚暖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

标签: 浙江省教育厅 相关内容 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