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消息丨文物 |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入选2022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相关资料图)
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正式公布最终入选的6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其中,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位列其中。
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蒙古高原南缘,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完整、具有重要价值的包含旧新石器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2020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发掘房址40余座,出土了陶、石、骨、贝类遗物800余件,依据地层、测年、遗存特征将其区分为年代不同的五组。
第一组遗存,距今10400-10000年左右,发现6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第二组遗存,距今9200-9000年左右,发现4座半地穴房址,这是北方地区最早的定居村落。
第三组遗存,距今7700-7400年左右,发现17座半地穴房址,遗址发现的粟、黍类遗存,是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实证。
第四组遗存,距今7300-7100年,发现10座半地穴式房址,文化面貌与内蒙古地区的裕民文化一致。
第五组遗存,距今6800-6400年,发现的尖圜底罐在目前已报道材料中未曾发现,其表现出与俄罗斯叶尼塞流域文化面貌的相似性。
四台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万年文化史研究的最新实证,遗址不同时期的多文化交流与互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特别是第一、二组文化遗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成组的房址,实证了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定居村落的出现;陶器的烧制和石器压剥打制技术的成熟,展现出人类生存方式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流动性栖居,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逐渐定居的发展转变;石器技术传统继承发展自泥河湾盆地一万余年的楔形细石核技术传统,为中国北方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提供了非常典型而且最直接的证据;碳化粟、黍的发现,为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这两组遗存文化特征明确,呈现出全新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可命名为四台文化,陶器压印纹饰中的类“之”字纹、网格纹、窝点纹等文化因素的出现,突破了以往我国北方区域考古学文化的认识,找到了燕辽地区区域文化传统的源头。
该遗址确立了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建立起北方地区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无缝链接,填补了燕辽文化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为研究旧新石器时期过渡、旱作农业起源、聚落与生业方式发展演变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