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放学了去哪?上海市群艺馆“330美育课堂”开课啦! 环球简讯
2月20日,开学后第二周的星期一下午三点半,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上海吴中路小学和汇师小学的60多位小朋友,他们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助力民心工程,推出“330美育课堂”的第一批学生。
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民心工程,“双减”后不少学校采取“330课后服务进校园”或校内任课老师兼任的方式,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美育素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织部分,上海各级文化馆都有展览、讲座、演出、艺术培训等阵地服务内容,可以通过邀请周边学校组织学生课后走进场馆的方式,让更多青少年在馆内欣赏和体验文化艺术,提升美育素养。因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率先开出“330美育课堂”,邀请周边中小学生走进文化场馆,丰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内涵。
【资料图】
“小朋友,你们春节去过哪里?我来带你们浏览魔都有趣的地方。”孩子们的第一站是群艺馆一楼展厅,这里正在展出“魔都新春漫游指南——第十七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活动部策展人陆寅兰带着孩子们走进展厅,沿着上海“一江一河”,通过420张随手拍和即兴场景记录照片,给孩子们生动讲述了上海那些往事。随后,曾获2019年陈伯吹国际儿童原创插画“优秀指导奖”的宝山区吴淞面塑非遗传承人冯秋霞带着大家捏面塑“福袋兔子”。与此同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硕士、市群艺馆培训部声乐老师陈艺则在群艺馆小剧场为孩子们开了一堂“初尝美声发声”体验课。
“我去过人民公园,而我家住在武康路附近,听老师介绍上海城市里的往事,感觉对这座城市亲近了很多。”到了捏面塑活动教室,来自吴中路小学的汪同学还对楼下展厅的内容念念不舍,“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原本对这里了解不多,今天算是长了不少见识了。”她说展览内容给了她很多触动,“我想通过了解更多来融入这里。”
“yu yu yu……我们用科学的发声,让声音传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老师的演示刚落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学了起来。美声,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接触甚少,此次的“美声初体验”竟一下子让不少学生就喜欢上了。“以前都是扯着嗓子唱歌,今天跟着老师的方法找到了感觉,顿时觉得自己唱歌好听多了。”来自汇师小学五年级的李宸是这门课为数不多的男生,平时下了课的他喜欢上自习,此课堂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兴趣大门”。
走进文化场馆会给孩子们带来与学校学习不一样的沉浸式感受。比如孩子们在展厅里感受上海民风民俗,在小剧场里上一堂声乐课,还可以走上舞台一展歌喉。“除了内容上的变化外,场景发生变化,能给孩子带来全新的体验,拓宽视野,从小培养他们走进各种场馆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延续终生。”据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艺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介绍,这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徐汇区教育局合作,首次向周边中小学开放课后美育服务。“我们了解了一下,此次来的学生中仅有个别学生来过群众艺术馆,其他都是第一次走进来。文化场馆要面向各年龄层群众,更要主动去引流,让他们都能走进来。”吴鹏宏如是说。
“从学校过两个路口就到上海市群艺馆,很近很方便。”吴中路小学教导主任姚洁华认为和群艺馆的合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育延伸,对学校则是一种“减负”。“我们的‘330美育课堂’有多种形式,有的是老师自己担任,有的如科学类的就是通过购买兴趣班课程。”姚洁华对群艺馆推出的“330美育课堂”露出了羡慕之色,“群艺馆市民艺术夜校课程既丰富又专业,很是抢手,很多同事都抢不到。如今,孩子们能享受到群艺馆的专业资源,真的很幸福。术业有专攻,学校课程都偏学科类,此次跟群艺馆对接,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
据悉,“330美育课堂”将和每年学校开学时间同步,计划每周为周边中小学开展三到五次课后美育教学。美育课堂课程将根据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的学校、年龄,与学校合作个性化定制以文化展览、中华传统艺术导赏、非遗手工体验、电影观赏等活动,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指导老师则以专业院团、院校的艺术家、市群艺馆或其它文化馆的专业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
“目前我们推出的项目有沪语、声乐、简笔画、非遗项目等课程,一节课包含参观展览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后续我们还会根据学校学生特点跟需求,将更多项目纳入‘330美育课堂’。我们期待通过邀请青少年走进场馆,接受文化艺术的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培养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改进我们的美育‘课程’。”吴鹏宏表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将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鼓励和指导各区文化馆,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陆续推出330美育课堂,为更多中小学生提升美誉素养。
据悉,目前第一期走进市群艺馆的学校都是场馆附近15分钟内可以抵达的学校,也有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会安排校车接送。“我们欢迎更多的学校走进来。”吴鹏宏说。
(文中图片为活动现场,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