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传统的接续传承与当代表达|全球最新
【资料图】
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圆满落下帷幕,又在院方与专家学者、艺术家们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上再次“复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以为,展览的巨大成功,来自于从策划到展览、到宣传、到出版等等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到位,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则在于此次展览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将传统与现代并置,而且让艺术家们深入故宫、深入传统,以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的感受、当代人的思考和当代人的艺术呈现,对话传统,激活传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和艺术家们一样,每一个人都不是在传统之外,而是在传统之中,在历史之中。
对故宫而言,拥有百万件藏品,以展览的形态展示文物保护的成果是日常工作的常态。但是,如何从新的立意、新的角度,不只是简单的文物展示,而是中华文化价值系统的完整呈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把中国人的价值系统用珍贵文物与艺术创作诠释出来,把抽象的概念化为观众可知可感的视觉形象,让禁宫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就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以中国书房作为知识传承的载体与中华文明的象征,通过丰富而又珍贵的具象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展示,对于中华文化乃至于人类文明所蕴含的价值系统——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进行了一次形象生动的揭示与重构。家国情怀,天下担当,这些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通过展览的一件件实物、艺术家们的一件件作品,变得可知可感。
展览妙思巧运,选定“书房”作为核心,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为主题,从中国传统书房的物象开始,从书房空间、从书房用具开始,将“书房”扩展为知识生成、积累、传承的象征,是向世界敞开的文化传承与文明交融之所,并进而延伸到书房中的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取向,由此完成从文物的展示,到文物与文物之间关系的揭示,到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揭示,并通过6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艺术家专为展览创作的作品,建立起传统与今天的新的关联、对话、互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位艺术家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徐累《世界的重屏》,蕴含无限的智慧密码,可以层层递进不断解锁,进行观众自己的解读。刘丹以造云石为表现对象的《造云玉山》是古与今的唱和;另一幅山水作品,似真如幻,是艺术家心中的太虚幻境,也是投射在真实时空中的混沌。我们无法看到别人内心的所思所见,但刘丹对自己心中幻象进行了视觉传达,尽管这种传达与他的所想所思又是否完全同一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传达有了视觉形象,起码可以让观众尝试着去交流、去理解,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也有艺术家个体不可言说的独特感受。白明的作品《墟相·卷轴》是点题之作,书桌上的一卷卷陶瓷“书籍”,似已被风化,却又历千年而不朽,与满室文物没有一点违和感。唐明修的大漆作品,尺度超越常见漆器,饱含着致敬传统的深意,令人震撼与感动。徐冰老师的《天书:文字的尊严》,专为此次展览而创作,属于他早年的文字系列,与“五经萃室”相对应,令人不由得深思:摆放在汗牛充栋的珍贵古籍之间的这件作品,或许包含对文字所构建的知识系统的反思?张永和的视错觉的装置,将镜像与真实并置,回归“人在读书的地方就是书房”的本质意义,也契合当代人的书房观。如果说这次展览选择的6位艺术家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传统都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他们不是以这一次展览来致敬传统,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所有创作都是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接续传统、再造传统。艺术的当代性不是对传统的凭空割裂、全盘颠覆,而是寻找到与传统的有效连接,从而将传统融入血肉,并带入当下。在他们的艺术当中,贡献了自己对于当代性的中国理解,满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并转换为独具个人风格的当代表达,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影响。
因此,展览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力图将传统(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等传统价值观念)带入当下,带到今天的大众生活当中,这是让传统延续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6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与这些历史创造、智慧凝结的艺术珍品并置,让人既有一种熟悉感,也有一点陌生感,一点意外之喜,一种打破传统的观照方式,不仅为厚重的历史展览营造活化的氛围,也将当代创造纳入到传统构建当中。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凝固不变、停留在历史深处的过去,传统不是断裂的,而是延续着的奔腾着的一条大河,需要每一代人不断增加新的支流与血液。今天的观众不仅仅要看文物,要看传统,看已经成为历史的东西,还要看这些文物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联,更想看今天新的创造与这些历史文物有什么关联。“照见天地心”展览所呈现的这些新的艺术创作当中,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与感受,这些感受与“古仁人之心”相通、相连、相继,也因此成为传统的一个部分,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古代珍宝与当代创作并置的全新展览,也提醒观众再度思考,艺术在今天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艺术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到底是什么?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是海量的。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生成更是海量的。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根植于人类生存本能的内在需要。但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更重要的问题。人类拥有海量知识数据,能够上天入地,却未必能带来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幸福。核技术的使用,基因编辑的限定,未来AI发展,可以朝向很多方向,但哪些方向可以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皆有赖于价值观的判断与抉择。艺术家的工作,植根于人类情感,有利于相互沟通与交流,在价值理念的建立与推进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世界急剧变化的今天,如何借助艺术,传递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获取最大限度的共识与理解,对于加快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故宫不仅是一座古代文明的宝库,是明清两朝的古代宫殿,也是今天向全世界公众开放的现代博物馆,它承担着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将当代创造纳入传统构建的重大历史使命,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今天的故宫人正在延续着这样的使命与担当。本次展览也成为故宫博物院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到价值系统的建构与阐释:它揭示了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照见天地心:对知识的尊重,对传统的敬畏,对精神的追求,倡导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些都是源自传统融入当代的中国价值系统能够给予世界的贡献。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所说:“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保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平繁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