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 全国单拱跨度最长贯木拱廊桥—下党鸾峰桥灭杀大量白蚁 福建创新文物智能化白蚁防治取得突破|全球短讯
鸾峰桥
(相关资料图)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战国时期,魏国大臣白圭治理都城大梁城堤坝,到此前韩国国保文物云林山房因蚁灾受全球关注,历史上,文物古建遭白蚁侵毁防治,成为世界性文物保护难题。日前结题的《福建木拱廊桥预防性保护研究——以鸾峰桥为例》课题中,福建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福建八闽大数据集团成立专项白蚁监测治理子课题,首次引入数字化、智能化防治白蚁在实践中取得突破。
为助力闽浙廊桥申遗,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以纳入《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文本》福建省域内的71座木拱廊桥现状和保护实际情况为基础,形成《福建木拱廊桥预防性保护方案》。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福建木拱廊桥预防性保护研究——以鸾峰桥为例》研究过程中,着重建设远程白蚁智慧监测防治体系,结合现有物联网技术与传统药物治理相结合的最新白蚁防治办法。该技术的关键是通过布设监测网络,在白蚁入侵第一时间进行位置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准确处理,有效降低鸾峰桥附近白蚁种群密度,从而降低其遭受白蚁危害风险达到有效防治目的。
鸾峰桥白蚁防治灭杀现场
从2022年6月份项目施工至今,一体化智慧白蚁监测系统在鸾峰桥已进行九个月白蚁实时监测。截至目前,已经有4个监测点发生报警,分别是1号、2号、3号、6号监测装置,位于桥身南侧上游绿化区域,工作人员现场发现大量白蚁活体,并进行灭杀喷粉处理。通过一体化智慧白蚁监测系统后台判断,该区域为重点蚁源区,除进行正常喷粉鸾峰桥外,还需进行诱杀箱诱杀,甚至挖巢处理,进而从根本上快速消灭蚁患,确保木拱廊桥安全。目前,装置仍在监测使用中。
此次《福建木拱廊桥预防性保护研究——以鸾峰桥为例》课题中的鸾峰桥,坐落在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水尾,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2米,是全国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鸾峰桥始建于明,清嘉庆五年(1800)重建,1965年重修。鸾峰桥所在福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无霜降期长,雨量充沛等因素,使得林木植被等资源十分丰富,为白蚁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针对木拱廊桥安全问题,福建省文保中心专门成立福建木拱廊桥预防性保护研究课题,白蚁智慧监测作为子课题首次将数字化、智能化防治白蚁的概念引入到木拱廊桥的保护中。2022年6月23日,由福建文保中心与八闽大数据组成的课题组再赴鸾峰桥现场勘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设备、网关安装及测试。
鸾峰桥白蚁防治灭杀现场
据了解,传统白蚁防治以药物防治为主,随着中国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生效,类似灭蚁灵、氯丹等含氯长效药物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易降解、短效药物。因此,以药物防治为主的传统防治白蚁的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如何及时、精准发现白蚁,成为白蚁防治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一体化智慧白蚁监测系统是区别于传统白蚁防治的新型白蚁防治方式,由监测设备、智慧云平台组成。它通过满足白蚁生物习性的特制传感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白蚁入侵进行准确监测并及时报警,从而实现白蚁防治的数字化。
福建八闽大数据集团董事长李卫介绍,白蚁监测治理模式已在多处文物建筑上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如景德镇镇窑,赣州古城墙及革命历史建筑等。通过该项目的应用,进一步总结一体化智慧白蚁监测系统在廊桥场景的经验,优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撰写针对廊桥的一体化智慧白蚁监测及白蚁综合治理方案。下一步,将针对福建其他木质结构文物建筑场景,加快试点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化的白蚁监测及治理办法,助力文物古建预防性保护。
会议现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