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巡天遥看星汉灿烂 科技赋能艺术融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科研成果在深展演 天天微动态
4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自主创作的交互式舞蹈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在深圳中洲湾“牧星X技术计划”卫星遥感瞰世界艺术展与观众见面。
不同于以往常见的舞蹈或舞剧,《巡天遥看一千河》强化技术赋能,带给观众新奇、沉浸式的审美体验。
(资料图)
太空下的舞蹈脉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不仅是伟人时空观的宏伟体现,也是中国人对宇宙星河的美好想象。”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工作人员、项目负责人解云超表示,此次推出的国内首个交互式舞蹈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在瑰丽的想象与数字化赋能下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承载起对星空、航天的无限遐想。
《巡天遥看一千河》自亮相以来,众多观众纷纷表示其突破了以往常见的舞蹈叙事作品,以数字手段延伸视觉和听觉,使得自身仿佛沉浸在宇宙太空的曼妙情境之中。无论是舞蹈与宏大宇宙时空融合的艺术表现,还是技术赋能下创造的视觉奇观,都使得观众沉醉入迷,引来一片赞许和惊叹。
艺术想象推动审美创造
以“航天”为视觉主题,以“舞”的形式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时渲染技术、交互和光学定位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所创作的《巡天遥看一千河》,描摹宇宙空间意识的同时也彰显出浪漫的东方神韵。
从内容创作上,该作品可划分为四部分,即“缘起”“探索”“迷失”“腾飞”。在“缘起”部分中,以实时交互系统实现舞者与画面元素互动,象征梦想的纸飞机在屏幕上跟随舞者飞翔,绚丽而梦幻。在“探索”中,舞者进入数据森林,纸飞机也在一串串数据链中穿梭。在光怪陆离的数据森林中,舞者以自身的舞动从探索数据走向理解、拼贴数据,在极致的旋动、力与热情下,带动纸飞机生命的绽放。“迷失”阶段中,画面所呈现的数据森林开始震动。在子弹时间的表现下,纸飞机迷失在了星空下,舞蹈的“空间幻象”和技术的“空间想象”使得纸飞机的迷失与舞者的低旋徘徊相映衬。在“腾飞”时刻,星空中忽然出现一团星芒光晕,舞者以自身升腾带动纸飞机慢慢升起,靠近光芒,星河灿烂、光芒四射。纸飞机化身无数小飞机腾空而起,在舞者的舞动下,缤纷多彩的飞机群在银河中自由穿梭。最终,纸飞机群在与舞者的交互下,螺旋上升,在缤纷灿烂之际,定格为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交互式舞蹈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令舞蹈演员和观众沉浸在多维感知的表演空间内,实现了舞蹈、音乐、舞台表演和画面的融合。同时,将交互应用于舞蹈之中,也进一步打破了观者的单一感官,调动多维感知,实现物我同一的深层审美体验。
技术赋能下的媒介景观
交互式舞蹈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表演实验环境的系统搭建与整合及应用》项目的科研成果之一,此项目为推进“表演实验环境”的研究工作,探索实验性质的“表演环境系统”搭建方法,并以沉浸式虚拟交互为依托,把传统演出工作流程和计算机较为成熟的虚拟现实环境相结合,构建虚实结合的演艺环境与演出创作虚拟内容制作系统,实现空间虚拟无边界化,扩展演艺环境形态,打破空间虚实限制,配合“红外动捕系统”“沉浸式立体支撑平台”以及“XR编辑器软件平台”,达到双方的软硬件整合、数据交汇和接口对接,从而实现交互和多感知性的沉浸式演艺环境,为后面的交互式演出、沉浸式演出提供技术实验平台。
在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大势下,交互式舞蹈作品《巡天遥看一千河》始终贯彻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实现了科技与演艺的融合。作品的技术控制可分为“交互输入”“内容处理”“显示反馈”三大模块。通过三模块的线性协调配合,最终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影像表现的实时交互、实时渲染的舞蹈艺术叙事。主创人员向观众“揭秘”了科技赋能艺术创作的实现过程:
“交互输入”模块中,采用光学动作捕捉技术,通过使用6枚OptiTrack红外光学摄像头以240HZ进行实时捕捉。同时,演员佩戴红外反光涂层设备,不仅屏蔽场外干扰,也优化了摄像头对舞者的空间定位。
“内容处理”模块中,以3D实时渲染引擎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处理“交互输入”阶段的动捕数据,以其内在逻辑分析触发效果,配合以“显示反馈”模块中投影或LED的应用,通过处理器的调节,在高频无线同步中实现立体效果的输出。技术表现上的无缝衔接,给内容创作和表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为演出现场,由主创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