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绘制“精神图谱”——追念作家吴泰昌_天天快报

来源: 光明网 时间: 2025-10-09 07:10:04

【追思】


(资料图)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10月1日,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文艺报社原副主编吴泰昌逝世,享年87岁。吴泰昌被誉为当今文坛的“活化石”,生前曾与茅盾、巴金、冰心等文学巨匠有着密切而真诚的交往。他所撰写的《我亲历的巴金往事》《我知道的冰心》等数十部文集,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图谱”。

吴泰昌 资料图片

听到吴泰昌逝世的消息,《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俞胜甚为震惊:“吴老的形象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总是一头整整齐齐梳向脑后的银发,面色红润得像个孩子,说话中气十足。”在与吴泰昌的交往中,俞胜常听他聊起文坛旧事:“巴金、冰心、钱锺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他那里都是活生生的故人。听他讲那些文坛大家,就像在听一个个邻家的故事。”

“我的散文不是记事,是为风骨留影。”吴泰昌希望笔墨里的风骨能像灯一样,持续照亮后来者的路。而他的人物叙事,朴实真挚,耐人寻味。在他笔下,巴金有一股较真的劲儿,经常为了一篇回忆文章,反复核对细节,“他不止一次说起,要尊重历史,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改变历史”;臧克家热心于“杂事”,晚年写了大批怀念文化界友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情深意切,还有丰富的文献史料价值;冰心十分爱整洁,说话幽默风趣,“在那幽默风趣有时夹有玩笑的话语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如海似的爱心,如钢似的风骨”……

作家吴组缃曾如此称赞吴泰昌的散文:“它们的特色,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地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正如一碗淡淡的清汤,上面浮着几粒碧绿的葱花和透明的油珠。喝着,满口爽快,觉得很有味道。”

作为一名报人,吴泰昌鼓励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有不同主张、看法的人们进行争鸣、对话。他参与撰写和约写的多篇文章,有力推动了我国文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1980年,作家孙犁接受吴泰昌的访谈,在《文艺报》上发表两万字的长文《文学与生活的路》,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孙犁后来评价吴泰昌时说:“观我国文化史,有许多例子证明,编辑工作和学术之间,有一条互通之路……凡是严肃从事一种工作的人,他的收获总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的。”

吴泰昌晚年仍牵念着文学创作,并身体力行地参与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他跟后人交流时说:“现在国家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文艺建设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战略和规划。我们环绕的是群山,面对的是高峰,要勇于攀登高峰。”作家沈俊峰为此感慨:“作家是没有退休年龄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是作家吴泰昌给我的启示。当下文坛,吴老是一位劳动模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斯人已逝,唯愿吴泰昌先生的精神永存!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9日 09版)

标签: 文化

频道最新

频道热门

频道推荐

头条